包含忽的词语

  • 201、毫厘丝忽: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202、含忽: 犹含糊。马虎;不认真。 犹含糊。示弱。
  • 203、洸忽:恍忽。隐约不明貌。
  • 204、感忽:恍忽,不可捉摸。
  • 205、忽而: 忽而hū ér 1.  变化迅速,出乎意料。 例 昨天还很热,今天忽而冷起来了。 英 now…,now…; 2.  不断交替出现。 例 早晨天上的云霞彩色幻变,忽而红,忽而白,忽而橙或紫。
  • 206、忽尔:忽然;突然。假使;倘或。
  • 207、二二忽忽: 同“二二乎乎”。
  • 208、俄忽: 1.一会儿;极短的时间。 2.谓突然间。
  • 209、短忽:短促。指时间。
  • 210、忽高忽低:一下子高,一下子低。
  • 211、等忽儿:亦作'等会儿'。谓过不久的时间。
  • 212、淡忽:不看重。
  • 213、忽怠:犹轻慢。
  • 214、怠忽职守: 未尽职责,失职。
  • 215、怠忽:懈怠轻忽而不专心。
  • 216、答忽:土族古代服饰
  • 217、忽搭:[ hū dā ] :〈动〉纸、布等片状物飘动作响。 [ hū da ] :hū dā的又音。义同“忽搭hū dā”。
  • 218、粗忽: 1.疏忽;马虎。
  • 219、超忽: 遥远貌。 引申为精神高逸貌。 迅速貌。 惆怅;迷惘。超,通“惆 ”。
  • 220、潮忽忽:亦作'潮乎乎'。微湿的样子。
  • 221、蹅蹅忽忽: 1.步履摇晃。形容恍恍惚惚。
  • 222、忽雷駮:唐初将领秦叔宝所乘马名。
  • 223、忽雷驳:唐初将领秦叔宝所乘马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秦叔寶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后用为骏马名。
  • 224、猋忽: 1.疾风。 2.指迅疾。
  • 225、飙忽: 1.亦作"飙忽"。 2.疾风。 3.迅疾貌。
  • 拼音
  • 注音ㄏㄨ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RNU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2) 同本义忽,忘也。——《说文》忽,轻也。——《广雅·释诂三》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副词(1) 忽然;突然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形容词(1) 急速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3) 渺茫;辽远;恍忽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名词(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2)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