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性的词语
- 501、悟性: 悟性wùxìng (1) 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例 这孩子有悟性,一点就明白 英 understanding;comprehension
- 502、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chemical stability),是指物质在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原有物理化学性质的能力。
- 503、理性思维: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
- 504、纬度地带性: 指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球形体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各纬度热量条件的差异,使受其影响的自然地理现象也按纬度分布。
- 505、违法性: 违法性,犯罪必须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在德日的刑法学说中,因为构成要件本来是将反社会的行为类型化加以规定的,所以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通常就可以推定其违法;但也存在着例外的情况,即违法阻却事由的存在,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其他正当化事由。在逻辑顺序上,首先,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足以成为犯罪,而在违法性的判断上,可能存在着阻却事由而使其不构成犯罪。违法性判断,是一种个别的、非具体的、非定型的以及客观的判断。
- 506、化性起僞: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 507、遗形忘性: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508、忘性: 忘性wàngxìng (1) 容易忘事的毛病 英 forgetfulness
- 509、任性妄为:放纵性情,恣意而为。
- 510、完备性: 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中,当一个对象具有完备性,即它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元素,这个对象也可称为完备的或完全的。
- 511、完全性: 形式系统的基本性质之一。
- 512、托性:赋性﹔禀性。
- 513、讬性:赋性;禀性。
- 514、性犹湍水:即人性就像是急流的水
- 515、突发性: 突然发生的
- 516、风土性植物:多分布在一个区域或一个地方的植物。也叫地方性植物。
- 517、透气性: 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
- 518、同一性: 在辩证法中,指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诸方面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和互相转化的哲学范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 指抽象的、简单的等同。在有些唯心主义哲学中,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解释成存在和思维、自然和精神没有区别。如德国·谢林的同一哲学。 指性质完全相同。
- 519、軆性:指性情。
- 520、弹性体:也称“弹料”或“弹胶体”。具有高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或混合物的总称。在外力作用下可伸长至原长的两倍以上,除去外力即可迅速回覆到接近原来的长度。分天然弹性体 如天然橡胶和合成弹性体 如合成橡胶 两大类。
- 521、特有属性:某类事物都具有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属性特性、特征 。如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的特有属性。事物的特有属性反映到人的思想里,就形成该事物的概念。
- 522、特性: 特性tèxìng (1) 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特殊的品性、品质 例 遗传特性 英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distingushing quality (2) 具有的某种特有性质或特殊的品性、品质 例 特性曲线 英 characteristic
- 523、胎性: 1.犹本性。
- 524、依他性:佛教语。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
- 525、依他起性:佛教语。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
- 拼音xìng
- 注音ㄒㄧㄥˋ
- 笔划8
- 繁体性
- 五笔NTG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2) 同本义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性,质也。——《广雅》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6) 通“生”(shēng)。生命;生机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8) 性情;脾气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