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恒的词语

  • 1、印度河恒河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India River and Ganges River Campagna)又称“印度大平原”。
  • 2、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词语解释⒈  月恒:上弦月。好像上弦月逐渐圆满,好像太阳刚刚升起来一样。旧时用来祝颂人的官运亨通。后比喻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 4、能量守恒: 一指能量守恒定律。旧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运动的最重要的普遍定律之一。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同细胞学说、进化论一起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 5、学贵有恒:有恒 yǒuhéng 有恒心,坚持不懈持之有恒
  • 6、进退无恒:1、进退:意为或进或退。2、无恒:不恒定,不是一成不变的。
  • 7、哀恸逾恒:超过寻常。
  • 8、如月之恒:月恒:上弦月。好像上弦月逐渐圆满,好像太阳刚刚升起来一样。旧时用来祝颂人的官运亨通。后比喻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 9、贞恒:忠贞不渝,始终如一。
  • 10、宇称守恒: 宇称守恒yǔchēng shǒuhéng (1) 该定律表明:如果描述系统初态的波函数具有偶(奇)宇称,则描述终态的波函数也具有偶(奇)宇称。对于弱相互作用,此定律不成立 英 parity conservation
  • 11、逾恒:超过寻常。
  • 12、有恒: 有恒yǒuhéng (1) 有恒心,坚持不懈 例 持之有恒 英 persevering
  • 13、永恒: 永恒yǒnghéng (1) 永远不变;永远存在 例 永恒运动 英 permanent;everlasting;perpetual (2) 死亡 例 走进了永恒 英 die
  • 14、无恒: 无恒wúhéng (1) 没有恒心,不能持久 英 no perseverance;inconstant
  • 15、巫恒:世代习巫者的通称。
  • 16、守恒: 守恒shǒuhéng (1) (数值)保持恒定不变 例 热量守恒 英 conservation
  • 17、升恒: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后用为祝颂事业发达的套语。
  • 18、日升月恒: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语出《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升,出也。言俱进也"。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 19、蛮纥恒: 1.方言。养子。
  • 20、浚恒:谓求之太过,超出恒常。语出《易.恒》:'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孔颖达疏:'浚,深也。最处卦底,故曰深也。深恒者,以深为恒是也。'
  • 21、奇恒:指奇病。 谓特殊与一般。
  • 22、和恒: 1.和顺安定。《书.洛诰》:"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蔡沈集传:"和者使不乖也;恒者,使可久也。"一说犹和悦。
  • 23、不恒: 不固定。 不平常。
  • 24、不守恒: 见“守恒与不守恒”(609页)。
  • 25、醒世恒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代冯梦龙编著。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四十篇。其中除《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七篇可推知为宋元话本外,其余可能是冯梦龙或明代其他文人的拟话本。所收作品对明代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描写。
  • 拼音héng
  • 注音ㄏㄥ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NGJG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2) 同本义恒,常也。——《说文》恒者,久也。——《易·序卦传》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4) 寻常;普通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名词(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如:有恒(2) 规律;法则 。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3) 即恒山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副词(1) 经常,常常人恒过。——《孟子·告子下》国恒亡。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