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恤的词语
- 51、恤金:即抚恤金。
- 52、恤荒:救灾。
- 53、恤度:忧虑。
- 54、恤劳:忧劳。
- 55、恤荫:因祖先有功德,受到皇帝的抚恤和封赏。
- 56、恤赠:抚恤封赠。
- 57、恤隐:谓怜悯百姓的穷苦。
- 58、恤物:谓怜惜百姓。
- 59、恤礼:春秋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
- 60、恤病:谓救援有危难的人。
- 61、恤孤: 1.存恤孤弱的人。
- 62、恤理: 1.谓怜悯而治理之。
- 63、恤焉:犹恤然。忧闷貌。
- 64、恤民: 1.谓忧虑人民的疾苦。
- 65、恤问:抚恤慰问。
- 66、恤赏:抚恤赏赐。
- 67、恤养:犹抚养。
- 68、恤恤:忧伤貌。
- 69、恤矜:怜悯。
- 70、恤典:帝王对臣属规定的丧葬善后礼式。
- 71、恤顾:怜爱照顾。
- 72、恤刑:慎用刑法。语本《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特指减刑。 明代及清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清理冤滞的官员,常被称为恤刑。始设置于明太祖时,成化后遂成定制。清康熙时裁省。
- 73、衔恤:含哀;心怀忧伤。 父母死后守丧。 蒙受冤屈。关怀,顾恤。
- 74、恤勿: 1.搔摩。
- 75、温恤:亦作“温卹”。体贴抚慰
- 拼音xù
- 注音ㄒㄩˋ
- 笔划9
- 繁体恤
- 五笔NTLG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2) 同本义恤,忧也。——《说文》勿恤其孚。——《易·泰》不印自恤。——《书·大诰》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4) 体恤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恤病讨贰。——《左传》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6) 怜悯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7) 又如:恤矜(怜悯)(8) 周济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存恤贫无告者。——《明史》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10) 安置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11) 顾及;顾念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13) 抚养恤孤寡。——《礼记·月令》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名词(1) 葬仪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