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恭的词语
- 51、温恭直谅:正直诚信。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52、谦恭仁厚:谦虚而有礼貌,为人忠诚老实。
- 53、温恭自虚:温顺谦恭而不自满。形容诚恳受教的好态度。
- 54、温良恭俭: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 55、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
- 56、谦恭礼让: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
- 57、安祥恭敬:恭敬不如从命 gōngjìng bùrú cóng mìng 遵命顺从是最恭敬的表示;谦词,遵命,从命
- 58、允恭克让: 《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允恭克让,成语,意为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
- 59、随时恭候: 什么时候都用尊重的态度来等候(他人的到来)。
- 60、前恭后倨: 《战国策·秦策一》
- 61、温恭懋著: 性格温顺谦卑的意思。
- 62、寅恭谐协:恭谨协和。
- 63、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xǐ’ěr-gōngtīng (1)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例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李汝珍《镜花缘》 英 be all ears;be very attentive (eager) to hear;listen respectfully
- 64、温良恭俭让: 儒家所倡导的五种德行: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
- 65、王恭柳:《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人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后以"王恭柳"指美容仪者。
- 66、太恭人:明清时四品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
- 67、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 68、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69、恭听:洗耳恭听 xǐ’ěr-gōngtīng[be all ears;be very attentive eager to hear;listen respectfully]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 李汝珍《镜花缘》
- 70、恭福:竖琴吉他中使音高上升半度的键
- 71、恭而敬之:恭:恭敬。指待人恭敬又有礼节
- 72、恭颂:怀着恭敬的态度去歌颂。
- 73、恭候台光:恭候 gōnghòu 敬辞,恭敬地等候已恭候多时恭候佳音恭候大驾光临。
- 74、恭维计: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不费力,可以日产万项;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则是因为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
- 75、恭敬父母: 忧愁、烦劳的意思。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10
- 繁体恭
- 五笔AWNU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2) 同本义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恭,敬也。——《尔雅》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4) 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5) 工整 。如:恭笔(工整的笔画)动词(1) 奉行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2) 又如:恭承(敬奉)(3) 拱手致礼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