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悟的词语

  • 101、筌蹏一悟:谓从利禄的束缚中觉悟过来。
  • 102、悟善思勤:慎重考虑。
  • 103、谴悟:谓谴责而使之感悟。
  • 104、启悟:亦作'启寤'。寤,通'悟'。启发使觉悟。
  • 105、觉悟票: 发行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知的“觉悟票”,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河南林县(今林州市),是一种带有奖惩性质的票证。
  • 106、默悟:内心领悟。
  • 107、蓦然顿悟: 即一下子觉醒过来,是指突然间醒悟、感悟。
  • 108、冥悟:谓从蒙昧中省悟。
  • 109、悟敏:思维敏捷。
  • 110、敏悟: 亦作“敏晤 ”、“敏寤 ”。犹聪明。 犹觉悟。
  • 111、妙悟:犹言神悟。
  • 112、迷悟: 1.迷惑与觉悟。
  • 113、颖悟绝伦:聪明才智超过同辈
  • 114、心领神悟: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同“心领神会”。不用点明,就已领会理到了。
  • 115、领悟说: 亦译“顿悟说”。与“尝试和错误说”相对立。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学习理论。他通过对猩猩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动物解决问题不是试误的渐进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景、整体关系的理解。人类的学习也主要是靠顿悟。
  • 116、领悟: 领悟lǐngwù (1) 体会,解悟 例 从他们的记录中我能领悟到某些哲理 英 comprehend;assimilate;catch;have a true grasp
  • 117、了悟: 了悟liǎowù (1) 大彻大悟;醒悟 例 我们了悟到真正的艺术何以叫人百看不厌的道理 英 comprehend;understand;wake up to;realize
  • 118、朗悟: 亦作“朗寤”。
  • 119、桃莱难悟: 《后汉书•冯衍传上》“无桃莱之利”唐·李贤注:“谢息得桃邑·莱山,故言‘无桃·莱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辄改‘莱’为‘枣’。
  • 120、开悟:1.领悟;解悟;(心窍)开通。 2.启发;开导。
  • 121、俊悟: 1.亦作"俊晤"。 2.聪明卓异。
  • 122、静悟:佛教语。谓于静定中领悟。
  • 123、警悟: 警悟jǐngwù (1) 机警聪明 例 警悟过人 英 sharply aware (2) 警醒觉悟 英 alert
  • 124、憬然有悟: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 125、憬悟: 醒悟。
  • 拼音
  • 注音ㄨ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NGKG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2) 同本义悟,觉也。——《说文》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6) 启发;使觉悟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8) 通“晤”。相对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9) 又如:悟对(聚会)(10) 通“牾”。抵触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名词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