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悲的词语

  • 1、孤悲:  谓孤独哀伤。
  • 2、大体同悲:大体——大致,大概。同悲——在一起悲痛。大概在一起悲痛。
  • 3、不悲不喜:谈不上多难过,就是不快乐,没有期待。
  • 4、一场欢喜忽悲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 5、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6、一场欢喜忽悲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词语解释⒈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国语辞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⒈  (谚语)​年轻力强时不奋发向上,年纪大了便后悔莫及。引《乐府诗集·卷三〇·相和歌辞五·古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黄绣球·第二六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是这些秀才们情景。」
  • 8、牛山之悲:比喻人心不足,自寻烦恼。
  • 9、美国的悲剧: 词语解释⒈  长篇小说。美国德莱塞作于1925年。穷牧师之子克莱德为了摆脱穷困,进工厂当工头。后为了高攀名门,谋杀被他诱奸而怀孕的女工。时值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双方都抓住这一案件捞取政治资本。克莱德终被判处死刑。
  • 10、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词语解释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劇)[ fú shì dé bó shì de bēi jù ]⒈  剧本。英国马洛作于1588年。浮士德博士为追求无限的知识以征服自然,毅然叛离上帝,以自己的灵魂换取役使魔鬼二十四年的权利,期满后被魔鬼劫往地狱。
  • 11、悲观失望:对世事怀有丧失信心消极的看法
  • 12、悲痛不已:赏:赞赏。不已:继续不止。连连称赞。
  • 13、敍悲: 1.亦作"叙悲"。 2.述说别离的悲伤。
  • 14、悲辛无尽:佛教语。谓以一灯点燃千百盏灯。比喻以佛法度化无数众生。
  • 15、悲絃: 1.哀怨的弦乐声。
  • 16、含悲茹痛:含:含蕴;茹:吃。忍受痛苦。
  • 17、泣歧悲染:泣歧悲染是一个词语,拼音 qì qí bēi rǎn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
  • 18、悲慄: 1.亦作"悲篥"。亦作"悲栗"。 2.簧管乐器名。即觱篥。以竹为管,以芦为管口的哨子。其声悲,故名。本龟兹国乐。
  • 19、昼慨宵悲:慨:慨叹。白天慨叹,夜晚悲戚。
  • 20、慷慨悲壮: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
  • 21、激越悲壮:感情激越,心绪哀伤,意气激昂。
  • 22、悲懽: 见“悲欢 ”。
  • 23、衔悲蓄恨:胸中藏着悲痛和仇恨。
  • 24、悲嚎:悲伤地嚎叫。
  • 25、满腔悲愤:满腔:充满心中。心中充满悲痛愤怒
  • 拼音bēi
  • 注音ㄅㄟ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DJDN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2) 同本义悲,痛也。——《说文》悲,伤也。——《广雅》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4) 悲哀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6) 悲壮;悲凉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8) 悲愤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动词(1) 眷念;怅望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3) 哀怜;怜悯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4) 感叹,慨叹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 可悲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名词(1)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2) 悲叹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4) 苦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