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感的词语
- 26、成就感: 取得一定成功后自豪的感觉。
- 27、服务感知: 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过程。
- 28、知感: 1.知恩感德。
- 29、负罪感: 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感觉,当人做了一件自己觉得违反了自己的良知事情(具体的程度由那个人的良心程度有关),在事后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后悔或罪过的情绪。
- 30、感情丰富: 就是说接纳感觉,相信感觉,这类人从小得到父母的关爱比较多,内心深处对环境和他人有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因此他们不会在内心深处畏惧环境和他人,乐于接纳环境和他人。因为环境和他人总会引发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陌生的感觉,这类人相信,即使感觉是陌生的,自己也不会受伤害,因此他与感觉之间有了直接的联系,感觉就丰富。
- 31、手感丰满:手感丰满手感丰满是一种形容,是对人手触摸物体,特别是纺织品等织物的触感的形容。
- 32、罪恶感: 又称“道德恐怖症”,指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曾经做过错的事情,因害怕受谴责,从而出现的“道德恐怖症”。
- 33、正义感:也叫是非感。一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操。它受人的思想意识影响并受社会制约。
- 34、自感应: 电路中由于电流的变化而自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简称自感。
- 35、感时伤怀: 指一个人很多愁善感,时序交替都可以使其感到悲伤。
- 36、自重感: 简单的说就是觉得自己很重要。深一步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接受自己并喜欢自己的感觉。是一种对自己的认可和热爱。
- 37、高贵感: 异于一般形容质感的名词。
- 38、感应雷击: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的金属物线感应出与雷雨云相反的电荷,而悄悄发生,因而不易被察觉。
- 39、感动之至: 至:到了极点,顶端。指对方感动的情绪态度达到最高级别,多用于客气用语。
- 40、罪过情感: 文中指出,“人的心理活动一旦以行为表现出来,就要接受社会伦理的评价。
- 41、动感光波:蜡笔小新中技能。
- 42、人能感动: 就能幸福出自赵捷诗词。
- 43、无感期: 不为情感所动,没有感触的时期。
- 44、感情路: 歌手信息欧阳菲菲(1948年9月15日-),台湾与日本的华语日语流行歌手,是日本歌坛长青树,日本以菲菲台风形容她唱片唱销程度;弟欧阳龙是台北市议员。
- 45、重感情: 比较看重感情,通常就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把感情看的很贵重。
- 46、感物伤怀: 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 47、感天地,动鬼神: 感天地,动鬼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gǎn tiān dì,dòng guǐ shén,意思是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 48、感天地,泣鬼神: 感天地,泣鬼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gǎn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意思是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 49、骨感: 指身体非常瘦削,给人以骨头突出、身材苗条的感觉。
- 50、情感护士: “情感护士”(即维情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等专业人员),情感护士将运用“心理透视”、“情感扫描”、“情感疏导”等科学方法,维护亲情、维护爱情、维护友情、维护心情、维护性情、维护客情、干预危情、拯救险情、防止发生悲情、控制激情犯罪,以促进家庭和睦,亲友和善,社会和谐。
- 拼音gǎn
- 注音ㄍㄢˇ
- 笔划13
- 繁体感
- 五笔DGKN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感,动人心也。——《说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4) 感应,影响(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6) 感触;触动感慨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8) 感谢;感激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10) 感慨,感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12) 思念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16) 迷惑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17) 通“减”(jiǎn)。减损,减少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名词(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