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愿的词语

  • 101、愿言:思念殷切貌。
  • 102、愿力:佛教语。誓愿的力量。多指善愿功德之力。 泛指意愿之力。
  • 103、舆愿: 1.众望。
  • 104、愿欲:志愿,欲念。
  • 105、喻愿:谓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
  • 106、与愿印: 佛教姿态之一。
  • 107、幽愿:隐伏在心中的愿望。
  • 108、幼愿:年幼而谨慎老实。
  • 109、愿受长缨:长缨:长绳子,比喻革命力量。比喻愿为国家效力
  • 110、宜愿:犹愿望,心愿。
  • 111、志愿兵役制: ①招收志愿人员参加军队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1955年7月以前,一直实行此兵役制。1984年5月规定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②英、美等国对以雇佣方式招募兵员补充军队的募兵制的称谓。
  • 112、逊愿:谓顺从他人的愿望。
  • 113、煦愿:温和诚谨貌。愿,通'愿'。
  • 114、许愿: 许愿xǔyuàn (1) 向神祈福,并应允应验后再祭祀答谢 英 make a vow (to a god) (2) 事前答应对方给以某种利益 英 promise
  • 115、幸愿:希望。
  • 116、欣愿:美好的愿望。
  • 117、还香愿:求神保佑的人实践对神许下的烧香心愿。
  • 118、向平愿:向平:东汉时的隐士向长。指把子女抚养成人并为之完婚的心愿。已完成了子女婚娶大事又叫“向平愿了”。
  • 119、向平之愿:向平:东汉时的隐士向长。指把子女抚养成人并为之完婚的心愿。已完成了子女婚娶大事又叫“向平愿了”。
  • 120、两厢情愿: 同“两相情愿”。
  • 121、一厢情愿: 见“一相情愿 ”。
  • 122、乡愿: 指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
  • 123、析愿: 1.谓分出本分善良的人。《荀子.王制》:"析愿禁悍,而刑罚不过。"杨倞注:"析,分异也。分异其愿悫之民,使与凶悍者异也。"一说析愿当作"暻(傆)",谓制裁狡黠的人。参阅王先谦集解。
  • 124、喜愿:方言。喜欢;情愿。
  • 125、如我所愿: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
  • 拼音yuàn
  • 注音ㄩㄢˋ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DRIN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页(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愿,谨也。——《说文》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名词(1) 大头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 硕父。——《说文》(2)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众僧祝愿。——《晋书》(3)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4) 心愿;愿望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动词(1) 情愿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2)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3) 希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孝成王使 括…为将, 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4)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5) 仰慕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