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戒的词语

  • 1、性戒:道共戒又名性戒,不共外道、凡夫,实乃佛弟子实证三乘菩提之道所成,见道、修道后转依于所证而摄心为戒,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而行,不拘戒相,与道相应,故自然不犯戒,但以摄心住于正道为戒,是名持道共戒者,有别于凡夫未证者需要依于戒相而摄心持守。
  •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就是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2)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3、戒在:俗语,地方方言。戒:防备 ;在:在意,留心,注意;戒在:防备留心,小心防备。
  • 4、前车已覆,后车当戒: 前车已覆,后车当戒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解释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
  • 5、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 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 6、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 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 7、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 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
  • 8、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词语解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⒈  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例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英Blame not the speaker but be warned by his words;引证解释⒈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引语出《诗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然《讽諭》一卷,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亦风人之遗意也。”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五:“﹝我们﹞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 中国 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国语辞典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 zhě wú zuì wén zhě zú jiè ]⒈  语本指提意见的人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缺点也可以引为警戒。引《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 10、前车覆,后车戒:“前车覆,后车戒”,谚语,意思是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
  • 11、戒毒:戒毒是指吸毒人员戒除吸食、注射毒品的恶习及毒瘾。
  • 12、戒絶: 词语解释戒绝[ jiè jué ]⒈  彻底戒除。例吸烟有害,还是戒绝为好。英abstinence;国语辞典戒绝[ jiè jué ]⒈  澈底戒除。例如:「戒绝毒品,有益于社会安定。」
  • 13、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词语解释⒈  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 14、五戒: 五戒wǔjiè (1)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应遵守的五项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英 Five Buddhist Disciplines
  • 15、戒斋:一指的是不沾荤腥,食素,二是指戒斋指还俗。
  • 16、説戒:佛教语。每月月半、月底集合众僧讲说戒律。犯有过失者,亦在此时忏悔。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恒 曲次东有 瞻婆国城 ,南有 卜佉兰池 , 恒水 在北,佛下説戒处也。” 唐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三年説戒龙宫里,巡礼还来向水行。”
  • 17、戒撸:男性停止自慰,俗称停止手淫。
  • 18、遮戒:指对轻罪之禁戒
  • 19、十戒: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 20、俗戒:1.指有漏的戒。2.指五戒和八戒等在家戒。
  • 21、勒戒: 勒戒lèjiè (1) 勒令戒毒 例 要求检方将他送去勒戒 英 force (s.o.) to give up drug
  • 22、法师之戒:英雄无敌3里的一个较弱的组合宝物。
  • 23、不足为戒: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 24、闻者足戒: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yánzhě wú zuì,wénzhě zú jiè 尽管意见不完全正确,提出批评的人并没有罪,被批评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说的错误,也大可以拿听到话来警惕自己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
  • 25、复车之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 拼音jiè
  • 注音ㄐㄧㄝ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AA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2) 同本义戒,警也。——《说文》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息民不戒。——《国语·吴语》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4) 通“诫”。告诫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6) 留神,当心 。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7) 预备;准备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9) 登程,出发 。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10) 戒除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12) 告请;约请 。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13) 斋戒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七曰戒。——《礼记·礼器》名词(1) 警戒之事君子有三戒。——《论语》(2) 戒指的简称 。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5) 通“界”。界限,分界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