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托的词语

  • 326、托寄: 1.付托。 2.指所受付托。 3.谓寄托情意。 4.委托寄送。
  • 327、托妻寄子: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
  • 328、托孤寄命:《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托六尺之孤者﹐谓可委托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托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
  • 329、寄命托孤: 寄命:以重要事宜相委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托。
  • 330、寄托: 寄托jìtuō (1) 委托别人照料 例 寄托侍者。——唐·李朝威《柳毅传》 例 寄托孩子给别人看带 英 entrust to the care of sb.;leave with (2) 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英 place hope on 例 无可寄托。——《荀子·劝学》 英 settled place for life;take shelter;settle down
  • 331、托骥: 1.《后汉书.隗嚣传》﹕"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絶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托骐骥之尾﹐乃腾千里之路。然无损于骐骥﹐得使苍蝇絶群也。'见敞传。"后以"托骥"比喻追随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贤能之后。
  • 332、船骥之托: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 333、托骥之蝇: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
  • 334、软叽咯托:方言。软弱,怯懦。
  • 335、谬托知己: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 336、击托: 1.捣毁;推倒。
  • 337、活托:形容非常相似。
  • 338、托荤:谓模仿荤食品形状﹑借用荤食品名称制作的素食品。
  • 339、贿托:行贿请托。
  • 340、滑托:鸟名。
  • 341、互相推托:标榜:吹嘘,夸耀。互相称颂,互相吹嘘。多用贬义。
  • 342、渲染烘托: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 343、烘云托月: 烘云托月hōngyún-tuōyuè (1) 原指中国画中渲染云彩以衬托月亮。后比喻作画、作文时所用的一 种手法,从侧面着意点染描写,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 她的“创造者”用“烘云托月”的方法,一连描写了十来个在她身旁走过的或者从后赶上前的或者迎面而来的摩登女性。——茅盾《无题》 英 paint clouds to set off the moon;(fig) provide a foil to set off a character or incident in a literary work
  • 344、烘托渲染: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 345、烘托: 烘托hōngtuō (1)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英 add shading around an object to make it stand out (2) 陪衬,使明显突出 例 以写景烘托人物性格 英 set off by contrast;throw into sharp relief
  • 346、托翰:寓情文墨。
  • 347、函托:用书信委托。
  • 348、诡托: 1.见"诡托"。
  • 349、关托: 1.关说请托。
  • 350、诬托诡挂: 1.谓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别人名下﹐以逃避田赋﹑徭役。
  • 拼音tuō
  • 注音ㄊㄨㄛ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RTA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推。同“拓”托,推也。——《玉篇》拓,手推物也。或作托。——《集韵》(2)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如:托钵(手托钵盂。指斋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托着盘子;托着下巴;两手托腮(3) 泛指承托。支持使稳定在某一高度的位置。如:托架(支撑重物的架子)(4) 用作…的衬里 。如:托一层纸名词(1)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儿 。如:茶托;花托儿;盏托;托子(承物的器具。即承盘。也叫托儿)(2) 安装步枪、猎枪的枪筒、接受器和其他装置的木头制作的供端起来瞄准射击的部件 。如:枪托(3)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动词(1) (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zhé),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寄托)(2) 同本义託,寄也。——《说文》东方不可以託些。——《楚辞招魂》託山阪以孤魂。——《文选·张衡·思玄赋》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礼记·檀弓下》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岂足托乎。——《资治通鉴》(3) 又如:托身(寄身);托心(寄托心意);托情(寄情);托意(寄托心意);托言(寄托言辞);托附(寄托,依附);托宿(寄宿);托食(寄食)(4) 交付委托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家书一箧托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5) 又如:托实(托重于人;不客气);托命(托寄生命);托音(寄托音信);托意(借事物以寄托感情);托体(委身。委托身体);托附(委任,受托);托始(托事而有所起始。后来也称开始为托始);托寄(委托,交付)(6) 假托凡败法之人,心设诈托物以来亲。——《韩非子·饰邪》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托名汉相。托于柑以讽。——明· 刘基《卖柑者言》(7) 又如:托言(借口);托病不来;托天(假托天命);托事(假藉事故);托善(假托美善);托讽(藉事物以为讽喻);托寓(藉以寓意);托之空言(无事实为证的言论)(8) 依靠;凭借 。如:托庇粗安(托人福庇,过着清闲而安适的生活);托足(立足;容身);托大(托身于高位而不被世俗纠纷所纠缠);托名(依托他人高名,借以显扬己名);托承(依附承受);托援(依托而得到帮助)(9) 请求 。如:托人;托你一件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