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扶的词语

  • 176、扶手: 扶手fúshou (1) 用来保持身体平衡或支撑身体的横木或把手(如在船上的) 英 handgrab;handrail (2) 把手(如椅上的)。扶把 英 armrest
  • 177、扶余: 1.古国名。位于松花江平原。晋太康年间为鲜卑族慕容氏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南朝宋﹑齐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传.夫馀国》。后借为假托的国名。 2.复姓。唐有司稼正卿扶馀隆。见《金石萃编.唐赠泰师孔宣公碑》阴《干封祭文》。
  • 178、扶于:亦作'扶于'﹑'扶与'。犹扶摇。盘旋升腾貌。 亦作'扶于'﹑'扶与'。旋转貌。谓勉强扶持。
  • 179、扶栏: 扶栏fúlán (1) 扶手用的栏杆 英 guardrail
  • 180、扶卢: 1.古代杂技的一种。攀缘矛戟之柄为戏。
  • 181、扶凭:犹搀扶。
  • 182、扶倾: 1.扶持倾危的建筑物。 2.喻挽救危局。
  • 183、扶木: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扶桑。东方古国名。
  • 184、扶留:植物名。藤属。叶可用与槟榔并食。实如桑椹而长,名蒟,可为酱。
  • 185、扶筐: 1.犹扶助。 2.亦作"扶筐"。星名。
  • 186、扶扶:幼小貌。汉扬雄《太玄.礥》:"赤子扶扶,元贞有终。测曰:赤子扶扶,父母詹也。"范望注:"扶扶幼小之貌也。"一说,依慕之意。司马光集注:"扶扶,扳援依慕之意。"
  • 187、扶危拯溺:溺:落水。扶助危难者,救起落水者。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 188、扶侍: 1.服侍;奉侍。 2.搀扶陪侍。 3.指搀扶陪侍的人。
  • 189、扶危定倾: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
  • 190、扶危定乱: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 191、扶抟:犹扶摇。语本《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以'扶抟'指暴风或腾飞的意思。
  • 192、扶架:脚手架。
  • 193、扶筋: 1.狗脊的别名。
  • 194、扶辅: 1.扶助。
  • 195、扶佐:辅佐。
  • 196、扶路: 1.相携于路。 2.沿途。
  • 197、扶盖: 1.狗脊的别名。参见"扶筋"﹑"强膂"。
  • 198、扶弱抑强: 扶弱抑强fúruò-yìqiáng (1) 扶持弱小势力,抑制强暴势力 英 help the oppressed and oppress the oppressor
  • 199、扶疎:(书)(形)形容枝叶茂盛并向四面张开的样子:枝叶~。
  • 200、扶与: 1.见"扶舆"。 2.挟持。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FW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2) 同本义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3)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4) 扶持;护持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5)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6) 通“辅”。辅助;帮助扶,佐也。——《说文》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7)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8) 护送 。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9) 靠近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10)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11) 攀缘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12)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13) 勉力撑持 。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14) 沿,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15)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16) 通“浮”。在水上泛行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17) 通“抚”。抚养,培育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名词(1) 旁,旁侧 。如:扶枝(旁枝)(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3) ∶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4) 姓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