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承的词语
- 176、趋承:亦作'趍承'。 指就教,接受教益。侍奉;侍候。 趋附奉承。 引申为迎合。
- 177、趣承:就教,承教。
- 178、传承:(动)传递和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 179、差承:衙门中的差役。
- 180、参承:参见侍候。
- 181、仰承: 仰承yǎngchéng (1) 仰仗;依仗 英 rely on (2) 指按对方意见办事 英 term of respect
- 182、阿谀奉承: 谄媚拍马,用好话恭维对方。
- 183、走马承受:官名。宋置,诸路各一员,以三班使臣及内侍充任。无事岁一入奏,有边警则不时驰驿上闻,初隶经略安抚总管司,崇宁中始诏不隶帅司,寻改为廉访使者,靖康初复旧。
- 184、祗承人: 1.侍者。
- 185、一柱承天:用以比喻能独力肩负重责大任。
- 186、一力承当: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 187、宣化承流: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188、先意承指: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
- 189、先意承颜: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
- 190、先意承旨:先意:事先意识到别人的意愿。承:顺承。旨:意旨。原指不待父母说出,就能揣摩其心意而去做。后泛指善于迎合别人的心意办事,以博取欢心。含贬义。也作“先意承志”。
- 191、先意承志:不等父母表明意愿,就能事先顺应他的心意去做。
- 192、袭冶承弓:谓继承父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193、希旨承颜:拍马屁的意思,指迎合上级的意图。
- 194、吴承恩: 吴承恩Wú Chéng’ēn (1) (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英 Wu Chengen
- 195、望风承旨:察言观色,企图迎合对方的意旨。
- 196、四海承风: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 197、菽水承欢:菽:豆类的总称。承欢:侍奉父母,使之欢喜。指子女尽孝道,供养父母。
- 198、受诨承科:犹插科打诨。
- 199、慎终承始: 见“慎终如始 ”。
- 200、曲意承迎: 亦作“曲意奉迎”。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8
- 繁体承
- 五笔BDII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2) 手握;用手掌支撑承,奉也。受也。——《说文》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 姚鼐《登泰山记》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4) 继承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6) 接受;承受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8) 奉承 。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9) 承担,担负;担当 。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10) 秉承 。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11) 招认 。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12) 侍奉 。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名词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 。如:石承;轴承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