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挟的词语
- 26、捉将挟人: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 27、挟辀:夹住车辕。《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闳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后以喻勇武有力或勇武有力的人。
- 28、挟治:彻底治理。挟,通"浃"。
- 29、挟制: 挟制xiézhì (1) 依仗权势或抓住对方缺点,强使顺从 英 take advantage of sb.'s weakness to enforce obedience;force sb.to do one's bidding
- 30、挟赞:辅佐。
- 31、挟怨:犹怀恨。
- 32、挟冤记仇: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一折:“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者,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挟冤记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é yuān jì chóu,解释把冤仇记在心上。
- 33、挟权倚势:挟:仗持。凭借和依仗着权势为所欲为。
- 34、挟贵倚势: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待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端邸挟贵倚势,盛气凌人,汉大臣中,稍有才具者,必遭忌克。” 汉语成语,意为凭借和倚仗权势。
- 35、倚势挟权: 谓倚仗权势。
- 36、倚官挟势: 1.倚仗官府的权势。
- 37、挟依:倚仗。
- 38、挟义: 1.怀持正义。 2.倚仗名义。
- 39、要挟: 要挟yāoxié (1) 扬言要惩罚、报复或危害某人而强迫他答应自己的要求 例 他要挟要揍我 英 threaten (2) 利用对方的弱点、借力量、威胁或其他压力以强迫对方去作或去选择 例 大国要挟小国 英 coerce;force;put pressure on
- 40、邀挟:犹要挟。
- 41、挟养:挟制豢养。
- 42、挟嫌: 心怀怨恨。
- 43、挟嫌报复: 带着仇怨向某人进行报复。
- 44、威挟: 以暴力强迫。
- 45、挟私: 心怀私念。
- 46、挟斯:破败。
- 47、挟恃:倚仗。
- 48、挟揓:握持。指作为。
- 49、挟势:依仗权势或威势。
- 50、挟势弄权: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 拼音xié,jiā
- 注音ㄒㄧㄝˊ,ㄐㄧㄚ
- 笔划9
- 繁体挾
- 五笔RGUW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2) 同本义挟,俾持也。——《说文》挟其枪。刈耨鑮。——《国语·齐语》右掖曰挟。——《管子·小匡》注挟经秉枹。——《国语·吴语》何冯弓挟矢。——《楚辞·天问》左挟弹,右摄丸。——《战国策》挟太山。——《孟子·梁惠王上》骑马挟矢。——明· 魏禧《大铁椎传》操刀挟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挟匕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 又如: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4) 挟制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挟天子以征四方。——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挟东宫二王。——明· 顾炎武《复庵记》将挟兵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5) 又如:挟养(挟制豢养);挟挠(挟制扰乱);挟今;要挟(6) 怀抱,怀有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7) 又如:挟仇(心怀仇恨);挟私(心怀私念);挟忿,挟怨;挟策(胸 怀计谋);挟义(怀持正义);挟奸(心怀奸计);挟嫌;挟恨(8) 携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9) 又如:挟册(携带书籍);挟策(手拿书本);挟子巢栖(10) 占有,拥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11) 倚仗,依恃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12) 又如:挟依,挟恃(依仗);挟势(依仗权势)(13) 隐藏 。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14) 夹杂;夹带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抱朴子·外篇》(15) 辅佐,从旁协助挟,辅也。——《广雅》(16) 又如:挟佐;挟赞(辅佐);挟辅(17) 搀扶挟澄源。——《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挟予以登。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