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挠的词语

  • 26、守正不挠:正:正道。挠:弯曲,比喻屈服。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
  • 27、手挠:谓动手指挥。
  • 28、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 29、惹虱子头上挠:比喻自找麻烦。
  • 30、攘挠: 1.扰乱。
  • 31、屈挠: 1.亦作"屈桡"。 2.弯曲。 3.退缩;屈服。 4.阻挠。 5.谓受压抑。
  • 32、曲挠: 亦作“曲桡”。 弯曲。 指枉法。 不正直。 指用手指轻抓。 退缩;屈服。
  • 33、倾挠:败亡;败坏。
  • 34、侵挠: 1.亦作"侵桡"。 2.侵扰,干扰。 3.谓侵夺骚扰。
  • 35、怯挠: 1.胆小软弱。
  • 36、纤挠:微微弯曲。
  • 37、惊挠: 1.犹惊扰。
  • 38、挟挠:挟制扰乱。
  • 39、撝挠: 1.摇摆﹐颤动。
  • 40、佪挠:形容踌躇不前。
  • 41、干挠:干涉扰乱。
  • 42、调挠:调和搅拌。
  • 43、大挠:亦作'大桡'。 传说为黄帝史官﹐始作甲子。
  • 44、曾挠:曲屈貌。
  • 45、不挠: 见“不桡 ”。
  • 46、旁挠: 1.从旁阻挠。
  • 47、阿挠: 1.亦作"阿桡"。 2.屈从。
  • 48、绳不挠曲:比喻法律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而不应有所偏袒。
  • 49、怒而挠之: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他丧失理智。
  • 50、彭越挠楚: 兵法计谋的一种。
  • 拼音náo
  • 注音ㄋㄠ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ATQ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2) 同本义挠,扰也。——《说文》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4) 搅,搅动挠,搅也。——《声类》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挠乱百度。——《国语·吴语》以指挠沸。——《荀子·议兵》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6) 阻挠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10) 屈服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12) 弯曲栋挠。——《周易》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13) 如:挠折(弯曲折裂)形容词(1) 弱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