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挠的词语
- 76、挠怀: 1.犹萦怀。
- 77、挠词: 1.亦作"挠词"。 2.屈服的言词。
- 78、挠阻: 1.阻挠。
- 79、挠骫: 1.犹枉曲。
- 80、挠北: 败北。 犹背离。
- 81、挠法:枉法。
- 82、挠乱: 扰乱,搅乱。 烦乱。
- 83、挠动:扰乱骚动。
- 84、挠秧:方言。耘田。
- 85、挠渎:叨扰;纷扰。
- 86、挠虎: 1.冒犯虎威。
- 87、挠曲: 挠曲náoqū (1) 弯曲 英 bend
- 88、挠头: 挠头náotóu (1) 喻事情不好办,让人费难 英 knotty
- 89、挠扰: 1.烦扰;骚扰。 2.搅拌。
- 90、挠弱: 1.软弱;衰弱。
- 91、挠闷:烦闷。
- 92、临危不挠:临危不屈。形容英勇坚贞。
- 93、挠裂: 挠裂náoliè (1) 通过反复弯曲使(如橡胶)表面展现裂纹 英 flex-crack
- 94、留犂挠酒:《汉书·匈奴传下》:“ 昌 猛 與單于及大臣俱登 匈奴 諾水 東山 ,刑白馬,單于以徑路刀金留犂撓酒,以 老上單于 所破 月氏王 頭爲飲器者共飲血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徑路, 匈奴 寶刀也。金,契金也。留犂,飯匕也。撓,和也。契金著酒中,撓攪飲之。”用宝刀“徑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 汉 时 汉 与 匈奴 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犂撓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犂撓酒得戎心,繡袷通歡歲月深。” 宋 秦观 《送林次中奉使契丹》诗:“留犂撓酒知胡意,尺牘貽書見 漢 情。”
- 95、留犁挠酒: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
- 96、括挠:聒扰。多用为受款待后表示谢意的谦词。括,通"聒"。
- 97、恇挠:亦作'恇桡'。胆小怕事。
- 98、挠抗:阻挠抗拒。
- 99、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100、撧耳挠腮: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拼音náo
- 注音ㄋㄠˊ
- 笔划9
- 繁体撓
- 五笔RATQ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2) 同本义挠,扰也。——《说文》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4) 搅,搅动挠,搅也。——《声类》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挠乱百度。——《国语·吴语》以指挠沸。——《荀子·议兵》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6) 阻挠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10) 屈服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12) 弯曲栋挠。——《周易》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13) 如:挠折(弯曲折裂)形容词(1) 弱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查看更多]
N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