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挠的词语

  • 126、栋挠:1.屋梁脆弱曲折。 2.喻形势危急。
  • 127、掉挠:动荡。
  • 128、挠性导管: 挠性导管就是将混凝土通过竖立的管子,依靠混凝土的自重进行灌注的方法。
  • 129、挠荡: 1.谓搅扰激荡﹐使不沉积。
  • 130、挠挫: 1.屈服。
  • 131、窜挠: 1.犹骚扰。
  • 132、刺挠:皮肤刺痒或坐立不安的感觉。
  • 133、刺刺挠挠: 杂碎貌。
  • 134、谗挠: 1.进谗捣乱。
  • 135、不屈不挠: 不屈不挠bùqū-bùnáo (1)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例 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英 indomitable;stand to one's guns (2) 不愿改变目的或意见 例 脾气暴躁,态度严厉,在履行他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是不屈不挠的这样个人 英 with great firmness
  • 136、悲挠:悲痛烦乱。
  • 137、必不挠北: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 138、北挠: 1.谓战败后曲折奔逃以避敌。
  • 139、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bǎizhé-bùnáo (1) 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比喻意志坚强,品节刚毅。也作“百折不回” 例 无奈说破了嘴,他也是百折不回。——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英 indomitable
  • 140、挠败: 挠败náobài (1) 溃败 例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挠败。——《左传·成公二年》 英 be defeated;be routed (2) ∫沧鳌澳颖薄? 例 故将以民为体,而民以将为心,心诚则支体亲刃,心疑则支体挠北。——《淮南子·兵略》
  • 拼音náo
  • 注音ㄋㄠ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ATQ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2) 同本义挠,扰也。——《说文》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挠以军法。——宋· 苏轼《教战守》(3)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4) 搅,搅动挠,搅也。——《声类》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挠乱百度。——《国语·吴语》以指挠沸。——《荀子·议兵》使水浊者,鱼挠之。——《淮南子·说林》(5) 又如:挠酒(搅和酒浆);挠混(搅浑);挠荡(搅扰激荡);挠扰(搅拌);挠搅(搅拌)(6) 阻挠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7) 如:挠抑(阻挠抑止);挠抗(阻挠抗拒);挠阻(阻挠);挠沮(阻挠);挠格(阻挠,抗拒)(8) 恼乱,烦扰。如:挠扰(烦扰;骚扰)(9) 搔;抓 。如: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10) 屈服抑挠志以从君。——《国语·晋语》。注:“屈也。”秦王色挠。——《战国策·魏策》坚毅不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11) 又如:挠志(挠屈志节);百折不挠;不屈不挠;挠折(屈服);挠弱(懦弱无能);挠沮(屈从退缩);挠屈(屈服);挠挫(屈服);挠节(屈节;屈从他人);挠辞(屈服的言词);挠法(枉法);挠情(曲徇私情)(12) 弯曲栋挠。——《周易》其弓菑,则挠之。——《考工记·轮人》注(13) 如:挠折(弯曲折裂)形容词(1) 弱弓不试则劲挠诬。——王符《潜夫论》(2) 又如:挠弱(怯弱胆小);挠坏(败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