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攘的词语
- 1、外攘: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 2、尊攘:尊王攘夷。
- 3、磔攘: 1.亦作"磔攘"。 2.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
- 4、菑攘:开拓;平定。
- 5、月攘: 1.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6、逊攘:亦作'逊攘'。 犹谦让。
- 7、修攘:内修政教,抵御外敌。
- 8、心劳意攘:犹心慌意乱。
- 9、熙攘: 熙攘xīrǎng (1) 因人多而喧闹拥挤 例 熙攘的街道 英 boisterous
- 10、威攘: 以威力攘除。
- 11、枉攘:纷乱貌。枉,通"狂"。
- 12、骚攘:骚动纷乱。
- 13、扰攘: 扰攘rǎorǎng (1) 吵闹混乱的暴动、纷乱 例 干戈扰攘 英 tumult
- 14、内修外攘: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 15、俇攘:纷乱不安貌。
- 16、方攘:离散纷乱。
- 17、敚攘: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敚攘。” 元 王逢 《天门行》:“去年官饟私敚攘,今年私鹺官价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而内地敚攘越货鬭狠之事,无一不出於花门。”
- 18、抢攘:纷乱貌。
- 19、伧攘:紊乱貌。
- 20、意攘心劳: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 21、日攘一鸡: 不彻底的改掉一个东西就会永远改不掉。
- 22、月攘一鸡: 在讥讽那些明知故犯错误的人。
- 23、熙来攘往: 熙来攘往xīlái-rǎngwǎng (1) 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 例 人群熙来攘往的百货商店 英 abustle (2) 形容来往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例 人群熙来攘往的王府井 英 swarm
- 24、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篇: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25、争权攘利: 见“争权夺利 ”。
- 拼音rǎng
- 注音ㄖㄤˇ
- 笔划20
- 繁体攘
- 五笔RYKE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2) 同本义攘,推也。——《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左右攘辟。——《礼记·曲礼上》小子何敢攘焉。——《史记·太史公自序》随流而攘。——《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盛揖攘之容。——《汉书·礼乐志》合于尧之克攘。——《汉书·艺文志》(3) 排斥,努力消去攘,除也。——《广韵》攘夷狄。——《公羊传·僖公四年》反离谤而见攘。——《楚辞·七谏·沈江》攘白翟之地。——《国语·齐语》攘弃仁义。——《庄子·胠箧》(4) 又如:攘斥(排斥;驱除);攘抑(排除抑止);攘患(排除祸患);攘贪(排除贪欲);攘讨(驱除讨伐);攘却(驱除);攘夷(攘狄。抗拒异族入侵);攘狱(拒捕)(5) 止既从竖而横构,亦风除而雨攘。——南朝梁· 沈约《郊居赋》(6) 侵略诸侯暴乱,擅相攘伐。——《庄子·渔父》南夷相攘。——《汉书·严助传》。注:“谓相侵夺也。”(7) 又如:攘伐(侵夺交战);攘肌及骨(比喻侵及腹地);攘争(争夺);攘服(征服);攘杀(掠夺毁坏);攘掊(掠夺搜括);攘略(侵夺);攘剽(掠夺)(8) 偷,盗窃请损之,丹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孟子·滕文公下》(9) 又如:攘盗(攘窃,盗窃,抢夺);攘鸡(偷鸡);攘取(窃取;夺取)(10) 破坏安宁;骚动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庄子·外物》(11) 又如:攘扰(扰乱);攘攘熙熙(喧嚷纷杂貌);攘攘劳劳(忙乱辛劳);攘乱(扰乱)(12) 捋起冯妇攘臂下车。——《孟子·尽心下》攘袖见素手。——魏· 曹植《美女篇》(13) 又如:攘襟(攘衽。揭起衣襟);攘袖(卷起衣袖);攘袪(攘袂。捋上衣袖);攘肱(攘臂);攘卷(捋袖举拳);攘手(攘臂)(14) 夺自幼时每争攘饮食。——《金史》(15) 容忍忍尤而攘垢。——《楚辞·离骚》(16) 又如:攘诟(容忍耻辱) [查看更多]
R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