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政的词语
- 1、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列宁作于1919年10月。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政治上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并要改组整个社会经济。
- 2、行政文化: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行政活动领域即表现为行政文化。
- 3、财政年度: 即“预算年度”
- 4、政治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分支之一。研究政治现象空间分布的科学。内容包括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以及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等,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
- 5、无政府主义: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
- 6、政府首脑:政府首脑(The head of government)指一国政府或内阁的领导,名称各有不同,如“国务院总理”,“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部长会议主席”等等。
- 7、政府破产:并不是在剥夺政府的“法人资格”,而是为了让政府真正摆脱财政危机,不至于使公共财政收支陷入某种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即政府破产,是为了政府财政获得健康的重生。
- 8、军事政变: 军事政变是指国家军队集团少数人通过密谋,用军事暴力手段等非正常途径实现权力转移的行为。
- 9、主政:主掌家政者,犹言主人。官名。旧时各部主事的别称。
- 10、知政:为政。谓主持政务。 明察政事。
- 11、政治文明: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成果,包括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及与该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等。
- 12、党政正职: 指党委和政府部门的第一把手,如市委书记是市委正职;市长是市政府正职。
- 13、党政机关: 党政机关,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第一条对党政机关进行了定义: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党政机关,广义上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2013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对党政机关进行了说明…。
- 14、党政军: 党政军,男,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党政军是指党派、政府和军队的统称。
- 15、参政权: 参政权right for the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al affairs一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
- 16、德政路: 德政路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是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道路。
- 17、政治学: 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的科学。
- 18、政荡:政治动荡。
- 19、政号: 犹政令。
- 20、政声:官吏的政治声誉。
- 21、政机: 指政务。
- 22、政路: 1.为政的途径。 2.指仕路﹑仕宦。
- 23、政情: 政情zhèngqíng (1) 政治形势 例 关心政情 英 political situation
- 24、政属:政治归属。犹隶属。
- 25、政本: 1.为政的根本。 2.借指尚书。
- 拼音zhèng
- 注音ㄓㄥˋ
- 笔划9
- 繁体政
- 五笔GHTY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2) 同本义政,正也。——《说文》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 秋瑾《致琴文书》(3) 又如:正己(4) 主持政事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5)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名词(1) 政治;政事其政不获。——《诗·大雅·皇矣》。释文:“政,政教也。”使帅其属而掌邦政。——《周礼·夏官》荆国之为政。——《吕氏春秋·察今》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元政紊弛。——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言时政者。——清· 张廷玉《明史》沽名乱政。(2) 又如:政化(政治和教化);政地(处理政事的地方);政争(政治斗争);政役(政事役使);政拙(拙于政事);政制(政治制度);政俗(政治与风俗)(3)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 。如:民政;邮政;财政(4)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如:家政;校政(5) 政策;法令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袁有守多惠政。——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6) 又如:政刑(政令和刑罚);政典(政策和制度);政条(政令);政道(施政的方略)(7) 官长;主事者政诸侯。——《墨子·非命上》以为大政。——《左传·昭公十五年》周公作立政。——《书·立政》(8) 又如:学政;盐政(9) 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 。如:历官七政(10) 政权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韩非子·内储说下》(11) 策略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孙子》(12) 朝廷;政府机关在其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 脱脱《宋史》(13) 姓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