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敌的词语

  • 1、敌对分子:指敌视某个群体和某种制度的分子。
  • 2、仁者无敌: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敌于天下的。
  • 3、众少不敌:众:多;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 4、众寡莫敌: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
  • 5、众寡难敌:众:多;寡:少;敌:抵挡。少数敌不过多数。形容彼此力量悬殊,难以匹敌。
  • 6、只可智取,不可力敌: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 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只能用智谋来取胜,不能凭实力硬拼。
  • 7、不可轻敌:不可以轻视敌人。
  • 8、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出自《说唐》第63回。
  • 9、御敌于国门之外: 国门:原指国都的城门,后泛指出入国境的要道。原指强盗在国都门外抢劫。后泛指当敌人未进入统辖区就进行抵御,不让敌人进来。
  • 10、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词语解释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yī rì zòng dí,wàn shì zhī huàn ]⒈  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引证解释⒈  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引《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郭嘉 曰:‘丞相纵不杀 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 11、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词语解释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yī rì zòng dí,shù shì zhī huàn ]⒈  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引证解释⒈  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亦作“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宋 秦观 《边防策中》:“且时难得而易失,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 12、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词语解释一夫拚命,万夫难敌[ yī fū pàn mìng,wàn fū nán dí ]⒈  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引证解释⒈  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引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兵书有云:‘一夫拚命,万夫难敌。’”亦作“一夫敢死,千夫莫当。” 明 李贽 《昆仑奴》:“一夫敢死,千夫莫当,况仅仅五十人而肯以活命换死命乎?”
  • 13、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词语解释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dí ]⒈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引证解释⒈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国语辞典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yī fū dāng guān wàn fū mò dí ]⒈  比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例如:「此处地形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 14、三拳敌不得四手:谓寡不敌众。
  • 15、杀敌致果: 杀敌致果shādí-zhìguǒ (1) 指英勇杀敌,建立战功 英 kill enemy and win honour
  • 16、设疑破敌: 词语解释⒈  设:设置;破:攻下。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寻机攻击。
  • 17、青春两敌:敌:相当。两个人的年龄相当,都处于青春期
  • 18、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词语解释⒈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 19、量敌用兵: 词语解释⒈  量:估计;兵:兵力。根据敌方的具体情况,使用自己的兵力。
  • 20、力敌万夫: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 21、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词语解释⒈  用以识别雷达发现目标敌我属性的电子设备。由装在雷达上的询问机和装在各种飞机、舰艇、坦克上的应答机组成。当雷达发现目标时,控制询问机发出信号,如系己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自动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机接受信号并解码后,输出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从而判定目标的敌我属性。
  • 22、尽节死敌:尽:竭尽;节:节操。竭尽节义,捐躯杀敌。指为正义而牺牲
  • 23、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词语解释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jūn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⒈  比喻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针锋相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引证解释⒈  比喻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针锋相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哥哥,岂不闻古云:军来将敌,水来土堰。俺这里有 司马子期、子常、申包胥,皆是 南楚 有名之将,请将来与他商议,有何不可!”国语辞典军来将敌,水来土堰[ jūn lái jiàng dí shuǐ lái tǔ yàn ]⒈  (谚语)​比喻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自有办法应付。元·郑廷玉也作「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敌,水来土掩」、「兵来将迎,水来土堰」、「水来土压,兵至将迎」、「水来土掩,兵到将迎」、「水来土淹,兵至将迎」、「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引《楚昭公·第一折》:「岂不闻古云:『军来将敌,水来土堰』?俺这里有司马子期、子常、申包胥,皆是南楚有名之将,请将来与他商议,有何不可?」
  • 24、祸莫大于轻敌: 词语解释⒈  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多用于警戒人们对自己的对手或敌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 25、国民公敌: 词语解释⒈  剧本。挪威易卜生作于1882年。正直的医生斯多克芒发现疗养区矿泉中含有传染病菌,他不顾浴场主们的威迫利诱,坚持要改建泉水浴场,因而触犯了浴场主们和政府官吏的利益,他们便和舆论界勾结起来,宣布斯多克芒为“国民公敌”。
  • 拼音
  • 注音ㄉㄧ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DTY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2) 同本义敌,仇也。——《说文》敌,匹也。——《尔雅》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敌国宾至。——《国语·周语》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4) 抵抗;抵挡(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6) 攻击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名词(1) 仇敌;敌人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