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敍的词语

  • 1、顺敍:1. 合乎次第;和顺不乱。 三国魏嵇康 《琴赋》:“穆温柔以怡懌,婉顺叙而委蛇。”《晋书·刘毅传》:“礼,凡卑者执劳,尊者居逸,是顺敍之宜也。” 宋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至於六府顺敍,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 2. 文章、电影等的一种艺术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
  • 2、论敍:亦作“论叙”。论说。《周书·蔡祐传》:“ 承先 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敍。” 宋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今瑒 等所论敍信篤,固终始不懈其德矣。” 梁启超 《卢梭学案》:“其所谓紧要之一事,未及论敍,而 卢氏 遂卒。”
  • 3、追敍:1. 追行叙功奖励。 《隋书·许善心传》:“驾幸 江都郡 ,追敍前勋,授通议大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宰相杨炎 受了 路嗣恭 的贿赂,又才追叙了 路 的‘前功’。” 2. 述说往事。 宋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追叙始终之遭逢,以诧乡邻之父老。” 清许秋垞 《闻见异辞·西湖乌龙现形》:“试后无事,与谈 西湖 龙船会,缘追叙軼事。” 清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 国藩 乃追敍所闻于诸君者,而系以诗章,用备乐歌。” 沙汀 《困兽记》二五:“抱着膝头,他开始酣畅的追叙着 章桐 离开茶馆以后的种种反应。” 3. 写作的一种手法,先写出结果,然后再倒回头去叙述经过。 清栖霞居士 《花月痕》第四一回评语:“起结及中间,以 聂云 、 管士宽 为线索,亦用追叙补叙的笔。”
  • 4、内敍:谓按规定的等次调升京官。 相对外任而言。《晋书·王浚传》:“ 浚 之承制也,参佐皆内敍,唯司马 游统 外出。 统 怨,密与 石勒 通谋。”
  • 5、小敍: 1.随便地叙谈。 2.单篇诗文或集子等前面的序文。
  • 6、擢敍: 1.亦作"擢序"。 2.提拔叙用。
  • 7、记敍:亦作“记叙”。 亦作“记序 ”。用文字叙述。《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 唐孔颖达 疏:“记序前代之事也。” 宋郑刚中 《画记》:“为之记敍,时读之,如见画马。” 清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敍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二十:“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
  • 8、记敍文: 文体名。泛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 9、敍情: 1.抒情。
  • 10、敍会:亦作“叙会”。会面叙谈。《再生缘》第三回:“几度相逢皆喜悦,连朝叙会尽温存。”
  • 11、敍离:亦作“叙离”。犹叙别。叙述离别之情。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嵇康 絶交,实志高而文伟矣; 赵至 叙离,乃少年之激切也。”
  • 12、敍旧:1.铨叙旧人;铨叙故旧。《左传·昭公十四年》:“礼新,敍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2.叙谈过去交往的旧事。《南齐书·刘悛传》:“ 世祖自 寻阳 还,遇 悛 於舟渚閒,欢宴敍旧,停十餘日乃下。” 唐杜甫 《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归朝跼病肺,叙旧思重陈。”
  • 13、敍功:亦作“叙功”。 评议功勋的大小。《红楼梦》第一一九回:“皇上圣心大悦,命九卿叙功议赏,并大赦天下。”
  • 14、敍降:亦作“叙降”。谓推测凶祸所降的地方。《周礼·春官·眡祲》:“眡祲……掌安宅叙降。” 郑玄 注:“降,下也。” 孙诒让 正义:“谓见妖祥则以方位日辰占法,次序推其凶祸所下之地。可禳者禳却之,不可禳者则令移徙以就吉。”
  • 15、敍悲: 1.亦作"叙悲"。 2.述说别离的悲伤。
  • 16、敍复:获罪降职之官按后来的劳绩恢复职位。 《宋史·职官志九》:“右常调转员外郎者,转右曹。内有出身自屯田,无出身自虞部,赃罪敍復人自水部转。”
  • 17、敍款: 1.亦作"叙款"。 2.诉说衷肠。
  • 18、敍封: 1.封建时代按官吏的官阶和爵位,封其妻﹑母﹑祖母﹑曾祖母。
  • 19、敍报: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提拔。 《宋书·刘敬宣传》:“猛将劳臣,方须敍报,如 敬宣 之比,宜令在后。”
  • 20、敍坐:谓按尊卑、宾主等次序就坐。 《金史·乐志上》:“﹝世宗 ﹞乃命宗室子敍坐殿下者皆上殿,面听上歌。”
  • 21、敍言:叙谈。
  • 22、敍哀:抒发哀情。唐韩愈 《祭马仆射文》:“奠以敍哀,其何能致!”
  • 23、敍经:亦作“叙经”。 犹言编定经书。 唐苏颋 《先师曾参字子舆赞》:“圣人叙经,曾 氏知孝。”
  • 24、敍话:亦作“叙话”。答话;说话。《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长老更不叙话,赶上前又还他一杖。”《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此时也不及叙话,即到前厅叩见了钦命大人。”
  • 25、敍常:亦作“叙常”。 按年资晋用才能、政绩一般的人。 唐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四曰叙常之式,其有业不通于学,才不应於文,政不登於最,行不加於人,则限以停年课资之格而役任之。”
  • 拼音
  • 注音ㄒㄩ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WTHC

基本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