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敕的词语
- 1、敕令: 词语解释敕令[ chì lìng ]⒈ 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英constitutiones principum;引证解释⒈ 亦作“勅令”。⒉ 诫令;命令。引《汉书·韦玄成传》:“初, 玄成 兄 弘 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 贤 以 弘 当为嗣,故敕令自免。”颜师古 注:“恐其有罪见黜,妨为继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后汉书·王龚传》:“今旦闻下太尉 王公 勅令自实;未审其事深浅何如?”一本作“勑令”。 《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袞 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著终誥之制,为天下法。吾气絶之日,自殯及葬,务奉詔书。’”⒊ 皇帝的诏令。诏书。引《宋史·哲宗纪二》:“章惇 等进《新修敕令式》, 惇 读於帝前,其间有 元丰 所无而用 元祐 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 亦有可取乎?’”国语辞典敕令[ chì lìng ]⒈ 命令。引《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父贤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三国志·卷二〇·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山恭王衮传》:「衮疾困,敕令官属曰:『吾寡德忝宠,大命将尽。吾既好俭,而圣朝者终诰之制,为天下法。』」近命令 ⒉ 天子的诏令。引《宋史·卷一八·哲宗本纪二》:「章惇等进新修敕令式,惇读于帝前,其间有元丰所无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英语Imperial order or edict (old)法语Édit
- 2、初敕:新即位的帝王的初次诏书、命令。
- 3、齎敕:携持诏书。
- 4、箠敕: 鞭打训诫。
- 5、遵敕:谓遵照皇帝的诏令。
- 6、制敕:亦作'制勅'。亦作'制勑'。皇帝的诏令。
- 7、整敕: 1.同"整饬"。 2.端谨。
- 8、正敕:正式敕命。
- 9、诏敕: 1.亦作"诏勑"。 2.皇帝下令。 3.诏书。
- 10、元敕:原先的诏令。
- 11、豫敕:预先命令﹑告诫。
- 12、应敕: 1.在帝王左右侍候传达旨意的人。
- 13、阴敕: 1.犹密令。
- 14、遗敕: 1.亦作"遗勑"。 2.临终告诫。
- 15、约敕: 1.亦作"约勑"。亦作"约饬"。 2.约束诫饬。
- 16、训敕: 1.亦作"训勑"。 2.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 17、宣敕: 1.亦作"宣敕"。亦作"宣勅"。 2.发布命令。 3.宣与敕。为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
- 18、脩敕:谨慎不逾矩。
- 19、修敕:谨慎不逾矩。
- 20、衔敕:遵奉皇帝的诏令。
- 21、帖敕: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称"帖敕"。
- 22、特敕: 1.亦作"特勑"。 2.帝王的特别命令。
- 23、手敕:亦作‘手勑'。亦作'手勅'。手诏。
- 24、申敕:亦作'申勑'。亦作'申勅'。 告诫。 敕命;宣示诏令。整饬;整顿。
- 25、切敕: 严令。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11
- 繁体敕
- 五笔GKIT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2) 同本义敕,诫也。——《说文》敕天之命。——《虞书》(3)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4) 通“饬”。整治;整饬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5)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6) 委任,任命 。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7) 皇帝下命令 。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名词(1) 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2) 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