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敕的词语
- 26、批敕:代皇帝批示处理奏章和对草拟的制敕签署意见。
- 27、母敕:母亲的告诫。
- 28、墨敕: 1.亦作"墨勅"。亦作"墨勑"。 2.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
- 29、命敕:犹敕命。皇帝的诏令。
- 30、明敕: 《汉书•平帝纪》:“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 明白地训示或告诫。
- 31、匡敕: 1.亦作"匡敕"。 2.正直谨慎。语本《诗.小雅.楚茨》:"既齐既稷,既匡既勑。"毛传:"勑,固也。"孔颖达疏:"既能诚正矣,既能慎固矣,于祀之礼无所失。"朱熹集传:"匡,正;敕,戒。"
- 32、喾敕:犹教诫。
- 33、口敕: 1.亦作"口勑"。亦作"口勅"。 2.口宣诏敕。 3.帝王口头的诏令。
- 34、空头敕: 即空名告身。
- 35、空头宣敕: 1.即空名告身。
- 36、警敕: 1.亦作"警勑"。亦作"警饬"。 2.警戒。
- 37、谨敕:亦作“谨勅”。 谨慎自饬。 严令。
- 38、诫敕: 1.见"诫敕"。
- 39、戒敕: 告戒。 即戒书。
- 40、矫敕: 1.假托诏令。
- 41、教敕: 教诫;教训。
- 42、降敕:颁发诏书。
- 43、赍敕:携持诏书。
- 44、诲敕: 1.教诲﹐告诫。
- 45、黄敕: 皇帝的诏书。因用黄纸书写,故名。
- 46、画敕:画押。
- 47、格敕:法规敕令。
- 48、诰敕:亦作“誥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 49、告敕:即告身。朝廷授官的文凭。
- 50、符敕: 1.亦作"符勅"。 2.敕命文书。 3.指符箓。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11
- 繁体敕
- 五笔GKIT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2) 同本义敕,诫也。——《说文》敕天之命。——《虞书》(3)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4) 通“饬”。整治;整饬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5)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6) 委任,任命 。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7) 皇帝下命令 。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名词(1) 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2) 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