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斧的词语
- 1、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见“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2、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发音:háomòbùzhā,jiāngxúnfǔkē释义: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示例:《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 3、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发音:háomòbùzhā,jiāngxúnfǔkē释义: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示例:《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 4、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发音:háomòbùzhā,jiāngxúnfǔkē释义: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示例:《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 5、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词语解释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⒈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引证解释⒈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引《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絶,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 注:“札,拔也;寻,用者也。”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圣人所见远矣。”
- 6、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词语解释⒈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7、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词语解释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 ]⒈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毫”。引证解释⒈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毫”。引《逸周书·观周》:“緜緜不絶,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 注:“此言防患在微也。”亦作“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史记·苏秦列传》:“《周书》曰:‘緜緜不絶,蔓蔓奈何?豪氂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 8、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词语解释豪牦不伐,将用斧柯[ háo máo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⒈ 亦作“豪末不缀,将成斧柯”。引证解释⒈ 见“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9、班门调斧: 同“班门弄斧 ”。调,用同“掉 ”,摆弄。
- 10、疑邻盗斧:指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 11、不露斤斧: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 12、开山大斧:水浒中有名的兵器,它是水浒好汉索超和河北田虎军中上将卞祥所用,威力无穷。
- 13、疑人偷斧: 《吕氏春秋》 成语,比喻没有依据地去怀疑他人。启示我们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 14、三板斧: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多,但却非常管用,亦指先声夺人,但没有后手。
- 15、资斧: 资斧zīfǔ (1) 利斧。今借作旅费、盘缠 例 资斧断绝。——《聊斋志异·竹青》 英 money for the journey
- 16、柱斧: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
- 17、锧斧: 1.亦作"锧斧"。 2.古代斩人的刑具。锧为砧板﹐鈇即斧。 3.借指斩杀。
- 18、砧斧: 1.亦作"碪斧"。 2.砧板与斧钺。古代杀人刑具。
- 19、仗斧:手持斧钺。表示权威。
- 20、杖斧:谓持斧以为威权。
- 21、战斧: 战斧zhànfǔ (1) 从前作为兵器用的一种钺 英 battle-ax;battle-axe
- 22、钺斧:圆刃大斧。
- 23、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2.比喻尽文章能事。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 24、玉斧: 以玉饰柄的斧子。亦作为斧的美称。 仙斧,神斧。 喻媒人。 人名。传说为仙人许翙的小字。
- 25、郢斧:郢正,斧正。
- 拼音fǔ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斧
- 五笔WQRJ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斤(斧头),父声。本义:斧子,伐木工具)(2) 同本义斧,斫也。——《说文》丧其资斧。——《易·巽卦》。注:“斧,所以断者也。”既破我斧。——《诗·豳风·破斧》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斧柯(斧柄;斧头与斧柄;做媒);斧脑(斧之背);斧砧(古代刑具);斧绣(持斧绣衣。古执法使者的仪制)(4) 白与黑相间的斧形图案斧谓之黼。——《尔雅·释器》加斧于椁上。——《礼记·檀弓上》天子负斧依。——《礼记·明堂位》。注:“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负斧扆。——《文选·张衡·东京赋》(5) 又如:斧藻动词(1) 用斧子劈、砍或破开公怒,斧其门。——《聊斋志异》(2) 又如:斧木(3) 删改;修饰 。如:斧琢(以斧削琢。请人修改诗文的谦辞。亦喻指诗文过分修饰雕琢)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