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既的词语
- 26、粢盛既洁:稻粱已经很洁净了。
- 27、不既言谢: 不值得感谢。
- 28、一言既出: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 29、君子不究既往: 君子不究既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ūn zǐ bù jiù jì wǎng,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不追究已过去的事情。
- 30、羽翼既成: 喻力量已经具备。 亦作:羽翼既成
- 31、一反既往: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 32、一如既往: 一如既往yīrú-jìwǎng (1) 与从前完全一样 英 just as in the past;continue as always
- 33、不追既往: 见“不咎既往 ”。
- 34、不咎既往: 不咎既往bùjiù-jìwǎng (1) 对以前的错误不再批评责备 例 以后惟有以宽大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英 let bygones be bygones;do not censure sb.for his past misdeeds
- 35、既遂:已经实施完成的意思。
- 36、既约分数:又称“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如23,47。类似地,可定义既约分式。
- 37、既定事实:已经完成的事情,成为了事实。
- 38、既冠之年: 既冠之年jì guān zhī nián古代男子行加冠礼,指已成年。一般年龄为二十岁,也有更早的,如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在八岁加冠。你已到了~,该自食其力了。作宾语;指男子20岁
- 39、既然: 既然jìrán (1) 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用“就”、“也”、“还”等配搭 例 既然他已经好些,他就可以回学校去了 英 now that;as;since
- 40、既后:以后,其后。
- 41、既廪:古代官府发给的给养。既,通"饩"。
- 42、既立:指三十岁。
- 43、既不沙:转接之词,承上启下。犹言不然;否则。沙,语助词,无义。
- 44、既月:整月;一个月。
- 45、既位:谓已就其位。
- 46、既旬:终旬。
- 47、既不索:亦作'既不沙'。
- 48、既以:既然已经。 既然因为。
- 49、既终:犹言始终。
- 50、既夕:古丧礼士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晩上。
- 拼音jì
- 注音ㄐㄧˋ
- 笔划9
- 繁体既
- 五笔VCAQ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象一人吃罢而掉转身体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吃罢,吃过)(2) 同本义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君既食。——《礼记·玉藻》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3)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 王充《论衡》(4) 完毕;完了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既月。——《虞书》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薮泽肆既。——《国语·周语》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5) 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副词(1) 已经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既克。——《左传·庄公十年》既其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既加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既泣之三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2) 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3) 不久;随即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昔李斯与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盐铁论·毁学》(1)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2)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3) 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 又如:既高且大;既快又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