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普的词语

  • 26、旁遮普人:南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印度哈里亚那邦和旁遮普邦。约8225万人(1985年)。说旁遮普话。巴境内的信伊斯兰教,印境内的信印度教、锡克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商业,山区有畜牧业。
  • 27、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一种主要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将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如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复制。
  • 28、人口普查:一国或一地区在特定的基准时点,对境内人口数,以及该人口按各种不同特征分布的详情,进行调查分析的全部工作。是精确掌握人口状况,查清国情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实行普查的时间及调查人口的基准时点一般都由国家法令规定。
  • 29、佛光普照:佛的智慧光芒能够遍照
  • 30、科普作品:文艺作品 wényì zuòpǐn 文学或艺术作品
  • 31、西纳普斯:西纳普斯Synapse,是在天空漂浮经常移动的领域,以守形的说法为“新大陆”。
  • 32、一门普门:一门和普门的并称。
  • 33、克里普提:秘密行动。
  • 34、开普敦:开普敦(英语:Cape Town),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立法首都,西开普省省会,开普敦都会城区的组成部分,南非国会及很多政府部门亦坐落于该市。
  • 35、赵普夜读:形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也反应了努力、刻苦的表现。
  • 36、郎普话: 全称郎溪普通话,是郎溪方言最通行的一种。
  • 37、宝光普照: “成都十景”之一,形容的是宝光寺的文化景观。入选理由:要坐香,去宝光,罗汉堂里数罗汉,不看僧面看佛面。宝光寺至今完整地保留了隋唐佛寺的典型布局。
  • 38、科普特: 一个地理和种族概念,在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变为穆斯林对那些仍在使用古代埃及语的土著基督教居民的称呼,有时它还可以指代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以及一种宗教(科普特教会)。
  • 39、阿普陀: 婆罗门圣典『梨俱吠陀』中,与因陀螺对抗的邪蛇。
  • 40、旁遮普大学:旁遮普大学,又分拉合尔旁遮普大学与昌迪加尔旁遮普大学。
  • 41、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 42、伊泰普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Itaipu Binacional, Itaipu Dam),位于巴拉那河流(世界第五大河,年径流量7250亿立方米)经巴西与巴拉圭两国边境的河段。
  • 43、南普陀寺: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 44、普信:指普‌‌‌‌‌‌‌‌通平凡而又迷之自信
  • 45、普降: 普降pǔjiàng (1) 雨雪大范围地普遍降下 例 普降瑞雪 例 普降喜雨 英 rain or snow in many places
  • 46、普茶:有两个意思,古茶书里提到的那个普茶,是普洱茶的意思。而佛门里提到的那个普茶,多半是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
  • 47、普招:即学生通过参加每年高考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简称。
  • 48、普济羣生: 佛教语。谓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 亦作:普度群生
  • 49、普度羣生: 见“普度众生 ”。
  • 50、普通法律: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 拼音
  • 注音ㄆㄨ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OGJ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兼形声。小篆字形,从日,从并。“并”亦可以看作声。“普”是二人并排站着。本义:日无光)(2) 同本义普,日无色也。——《说文》。徐锴注:“日无光,则近远皆同。”(3) 遍,普遍;全面普天之下。——《孟子·万章下》广矣普矣。——《文选·宋评论·高唐赋》天丽且弥,地普而深。——《汉书·扬雄传下》普施明法。——《史记·秦始皇本纪》普天一统,于是定矣。——《三国志·吴主传》(4) 又如:普席(全席);普及本(即普及版);普天(遍天下);普加(普遍赐与;普遍施与);普存(普遍富足);普讯(遍及;普遍);普施(普遍施与);普恩(普施的恩泽)(5) 广大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名词(1) 对历史上普鲁士王国的简称 。如:普法战争(2) 吐蕃俗称丈夫(成年男子)为普(3) 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