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末的词语

  • 51、亲末:亲戚间自我谦称之词。
  • 52、秋末:即秋季,秋天,四季中第三个季节的末尾。一般值阳历10月。
  • 53、起末: 1.扮演角色。 2.前后经过,始末。
  • 54、轻末:不庄重。
  • 55、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词语解释⒈  掉:摇动。树梢茂盛,主干就会折断,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 56、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词语解释⒈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57、明末农民战争: 词语解释⒈  17世纪中叶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西王二聚众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633年,起义军进入中原。李自成、张献忠部逐渐成为起义军主力。1638年,起义军连遭失利。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两年后达百万之众。1643年进取西安,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张献忠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被杀。次年,张献忠败死。余部转入联明抗清斗争。
  • 58、末后: 末后mòhòu (1) 最后 英 finally;in the end
  • 59、末学后进:指学识肤浅的晚辈。末学:肤浅无本之学,自谦之词,犹言不才;后进: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 60、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 61、木末:树梢。
  • 62、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词语解释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⒈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引证解释⒈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引《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絶,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 注:“札,拔也;寻,用者也。”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古圣人所见远矣。”
  • 63、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词语解释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 ]⒈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毫”。引证解释⒈  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豪,通“毫”。引《逸周书·观周》:“緜緜不絶,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孔晁 注:“此言防患在微也。”亦作“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史记·苏秦列传》:“《周书》曰:‘緜緜不絶,蔓蔓奈何?豪氂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词语解释⒈  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 65、冲风之末:冲风:疾风。强风吹到了尽头。比喻原来很强的力量已经衰弱,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 66、本末相顺:本末相顺。
  • 67、本末终终:本末终终,汉语成语,意思是事物有本有末有始有终的发展规律。
  • 68、年末: 年末niánmò (1) 指新年到来的前几天;年终 英 end of the year
  • 69、末期: 末期mòqī (1) 最后一段时期 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 英 last stage (2) 细胞有丝分裂的最后阶段 英 telophase
  • 70、粉末: 粉末fěnmò (1) 由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如粉状的干土或分解了的物质 英 powder
  • 71、断末摩: ‘末摩’是梵语marman的音译。
  • 72、砌末: 砌末qièmò (1) 元杂剧演出中所用简单布景和道具。也作“切末” 英 qiemo
  • 73、本盛末荣:比喻对待事物要着重于根本。
  • 74、锯末: 锯末jùmò (1) 锯切如锯木或石等,通常指锯木时掉下来的小碎末 英 sawdust
  • 75、熟末: 1.指煮得烂熟的食物。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SI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2) 同本义末,木上曰末。——《说文》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3)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4)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元首末要。——《周书·武顺》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非特其末见而已。强弩之末。——《资治通鉴》左手执卷末。——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末岁(岁末);末冬(冬末);末秋(秋末);末春(春末)(6) 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末技游食之民。——汉· 贾谊《论积贮疏》。注:(末伎。古指工商业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游食,不劳而食)(7) 又如:末民(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末产(手工业、商业);末作(古代指工商业);末利(古代指工商业);末生(末业。指工商业)(8) 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杂剧有正末、副末之名。——焦循《剧说》(9) 末期;晚年武王末受命。——《礼记·中庸》申末酉初。——《广东军务记》崇祯末。——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0) 又如:末尾三梢(收场,结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他三月末回来;末限(最后期限);末垂(最后的时日)(11) 细的粉末丝末。——《荀子·礼论》(12) 又如:茶叶末;粉笔末;面色末;药末(13) 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荀子·礼论》(14) 姓形容词(1) 卑微志末也。——《后汉书·象上传》(2) 又如:末志(卑微的志向);末臣(地位低贱之臣);末官(卑小的官);末陋(卑微鄙陋);末位(卑微的职位);末皂(卑贱的隶役);末品(卑官)(3) 低级末流。——《后汉书·班彪传》。注:“犹下流也。”(4) 又如:末弁(低级武官);末列(犹下位。多用作谦词);末底(最底下);末俗(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5) 微不足道末之卜也。——《礼记·檀弓》。注:“微也。”(6) 又如:末事(微不足道的小事);末行(微不足道的行为);末用(无足轻重之物);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7) 细,小浅智之所争,则末矣。——《吕氏春秋·精喻》(8) 又如: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操(小节);末派(水的支流或下游)(9) 肤浅末学肤受。——张衡《东京赋》(10) 又如:末学(浅薄的学者;肤浅无本之学);末议(谦称自己的议论或意见);末说(肤浅无本之说)(11) 非根本,次要 。如:末务(非根本的事。世俗琐事);末法(不能治本的法术)动词通“瀎”。抹拭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