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李的词语

  • 176、李定国: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 177、李自成: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
  • 178、李玲蔚:李玲蔚,女,汉族,1964年01月07日出生,浙江丽水人,中国著名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世界冠军。
  • 179、李舜臣: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리순신;英语:Yi Sunshin/Lee Sunshin,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朝鲜半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 180、李德裕: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
  • 181、李娃传:《李娃传》是唐代文学家白行简所创作的一篇传奇(小说)。
  • 182、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 183、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艺术教育家。僧人。法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世居天津。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1910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习西洋绘画和音乐。曾参与创建“春柳社”。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绘画、音乐教师。作有歌曲《春游》、《早秋》等,并采用外国歌曲填配新词作为教材。1918年出家。后专研戒律。有《弘一大师全集》、《弘一法师书法集》、《李叔同歌曲集》等。
  • 184、李光武: 李光武本是唐朝开国功臣李靖的次子,被封为苍梧王,后来牵涉到“五王乱政”案,除了苍梧王成功逃亡到兽兵王朝,其余牵涉到案的四个王都被以谋反罪处腰斩。
  • 185、李勉埋金: 主要讲述了李勉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尤其对死去的人讲求诚信。具有廉洁正直,洁身自好,光明磊落的高尚品质。
  • 186、李佑群: 目前于《女人我最大》节目担任固定达人老师。
  • 187、李白斗酒:李白向来有“诗仙”之称,同时,他又不愧于“酒仙”的称号。
  • 188、李宗鲁: 男,明朝人物。
  • 189、李友晟: 字慕西。
  • 190、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一方。
  • 191、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尖扎县和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上距黄河源头1796公里,下距黄河入海口3668公里,是黄河上游水电梯级开发中的第三级大型水电站。
  • 192、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赵树理作。1946年发表。农民张铁锁不堪忍受地主李如珍的压迫到太原当了工人。在共产党员的帮助下,他参加了“牺盟会”。七七事变后,张铁锁组织李家庄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同汉奸李如珍坚决斗争。作品情节紧张曲折,富于传奇性。
  • 193、李下不整冠: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 194、李公朴: ◎李公朴Lǐ Gōngpǔ 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当局暗杀
  • 195、李门:李膺,汉桓帝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门"﹑"李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 196、李土鼓:宋李巽的别称。
  • 197、李轻车:指李广从弟李蔡。因其勇武善战,曾为轻车将军,故称。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始随张校尉,占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寒垣。"后亦以美称戍边大将。
  • 198、李膺客: 1.喻指名门之客。
  • 199、李锥:北魏李世哲的外号。
  • 200、李谢:唐李白与南朝齐谢朓的并称。
  • 拼音
  • 注音ㄌㄧ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B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2)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李,李果也。——《说文》北山有李。——《诗·小雅·南山有台》(3)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4) (李:李花)报之以李。——《诗·大雅·抑》(5) (李:李子)丘中有李。——《诗·王风·丘中有麻》(6) (李:李园)(7) 狱官。通“理”皋陶为李。——《管子·法法》(8) 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如:李长庚(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9) 姓。如:李杜(李白和杜甫);李唐(李氏唐朝);李氏子蟠(姓李的人家的孩子。氏,姓);李文靖公(李沆,字太初,宋太宗、真宗时的宰相,谥文靖);李渤(唐朝洛阳人,曾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李牧连却之,李牧接连打败它。李牧,赵国良将,曾几次打败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