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材的词语

  • 26、一表人材: 见“一表人物 ”。
  • 27、遗材: 1.剩下的材料。 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材。 3.遗才。
  • 28、英材: 1.犹英才。出众的才智;具有出众才智的人。 2.指具有出众才智的人。
  • 29、用材林: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 30、原材料工业:原材料工业是为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的工业部门。
  • 31、散木不材: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 32、上求材,臣残木: 词语解释⒈  指只要上级有所要求,下边的人就竭意奉承。
  • 33、纳米材料:  纳米为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由纳米量级(1纳米—50纳米)的超微粒所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高比热和热膨胀、高导电率和扩散率、高磁化率和高矫顽力、强电磁波吸收能力等。可制备高性能陶瓷和特种合金、催化材料、传感器材料以及红外吸收材料等。
  • 34、乐育人材: 词语解释⒈  育:培育。喜欢培育人材。用以赞颂学校或教育工作者。
  • 35、将明之材: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 36、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是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但不是绝对不导电的材料,在一定外加电场强度作用下,也会发生导电、极化、损耗、击穿等过程,而长期使用还会发生老化。
  • 37、大材小用: 大材小用dàcái-xiǎoyòng (1) 谓才能大而位置卑微,使用不当 例 让你去看门,真是大材小用 英 assign talented people for trivial tasks (2) 亦作“大才小用”,多指屈才
  • 38、高分子功能材料: 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具有感光效应、光电效应、压电效应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 39、材积: 材积cáijī (1) 林木砍伐成为木材后的体积 英 volume (of timber)
  • 40、长材短用:指人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物不能充分得到利用。
  • 41、不见棺材不下泪: 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42、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棺材不落泪bù jiàn guāncái bù luòlèi (1) 比喻不到最后失败决不罢休 英 never give up until one is consigned to the grave;do not shed tear until one sees one's own coffin
  • 43、不见棺材不掉泪:  同“不见棺材不下涙 ”。掉,也作“落 ”。
  • 44、不世之材:原意是世上不好找的材料。指举世罕见的人才。
  • 45、选材: 选材xuǎncái (1) 选取适用的材料 英 select (suitable) material
  • 46、教材: 教材jiàocái (1) 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 英 teaching material
  • 47、锯材:伐倒木经打枝和剥皮后的原木或原条,按一定的规格要求加工后的成材称为锯材。
  • 48、核材料: 对“核材料”这个名词没有统一的看法和定义。有人认为:它是用于核科学和核工程的材料的总称;有的认为它是专指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所用材料;有的把它定义为裂变材料和聚变材料的总称,即与核燃料的概念相似。广义的核材料是核工业及核科学研究中所专用的材料的总称。
  • 49、枋材:由原木纵向锯成的板材和方材的统称。
  • 50、王佐之材: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SFT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2) 同本义材,木梃也。——《说文》五曰材贡。——《周礼·太宰》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4) 泛指原料、材料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6) 资料 。如:教材;题材;素材(7) 人的体貌 。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8) 资质;本能 。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9) 棺木 。如:寿材;材铺(棺材店)(10) 通“才”。才能,能力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11) 通“财”。财物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