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束的词语

  • 176、钤束:管束﹔约束。
  • 177、牵束:牵累拘束。
  • 178、束弃:弃置。
  • 179、束缊乞火:束缊乞火是一句汉语成语。
  • 180、束藴乞火: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藴乞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缊,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缊'﹑'束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 181、束蕴乞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182、束蒲: 1.成捆的蒲柳。 2."束薄为脯"的省语。谓有意混淆是非。
  • 183、束蒲为脯:将捆束的蒲柳说成肉脯。谓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184、潘张左束:晋文学家潘岳﹑张华﹑左思和束晳的并称。
  • 185、束囊:收拾行囊。
  • 186、玉束纳: 1.亦称"玉束纳"。 2.缀系帕子的玉饰的一种。
  • 187、束兵秣马:犹厉兵秣马。
  • 188、束带蹑履:穿戴整肃,用来表示恭敬。
  • 189、束手受戮:戮:杀。捆起自己,等待被杀。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 190、束列:编扎排列。
  • 191、束雪量珠:旧时对盐政的美称。
  • 192、束联:联结。
  • 193、敛束: 1.犹收缩。 2.约束,收敛。
  • 194、束燎:火把。
  • 195、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加速器把质子和中子等粒子加速到数万—20万km/s的高速,并通过电极或磁集束形成非常细的粒子束流发射出去,用于轰击目标。
  • 196、粒米束薪:极言粮草之少。
  • 197、束累:约束牵累。
  • 198、束浪:汇聚起来的波浪。
  • 199、束矢钧金: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
  • 200、钧金束矢: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
  • 拼音shù
  • 注音ㄕㄨ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GKII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2) 同本义束,缚也。——《说文》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自行束脩以上。——《论语》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3)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4) 约束;限制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空名束壮士。——李白《留别广陵诸公》(5) 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6) 收拾;整理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三国志》注(7) 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8) 搁置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9) ∶姓量词(1) 把,小捆生刍(草)一束。——《诗·小雅·白驹》(2) 又如:一束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