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桃的词语
- 26、阳桃:即五敛子。 猕猴桃的别称。
- 27、银角桃枝:装有银饰柄头的手杖。桃枝﹐竹的一种﹐可作手杖。
- 28、玉桃: 1.传说中的仙桃。 2.见"玉珧"。
- 29、游桃: 1.亦作"游桃"。 2.天干中"丙"的别名。
- 30、仙人桃: 桃实名。又名冬桃、西王母桃。
- 31、仙桃:1.神话传说中供 西王母 等仙人食用的桃。《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西游记》第五回:“我等不是妖怪,乃 王母娘娘 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2.泛称桃树或桃实。唐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3.称禁苑中的桃。唐 杜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 32、香桃骨:比喻女子的坚贞风骨。
- 33、香桃:指仙镜的桃树。
- 34、小胡桃: 方言。即山核桃。果仁可以吃,又可以榨油。
- 35、小桃:初春即开花的一种桃树。
- 36、雪桃: 1.揩拭桃子。 2.水果名。
- 37、桃红柳緑: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 38、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 39、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词语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⒈ 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路。引晋 潘岳 《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国语辞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táo lǐ bù yán xià zì chéng háng ]⒈ (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晋·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4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词语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⒈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引《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余睹 李将军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諭大也。”司马贞 索隐:“桃 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亦作“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宋 辛弃疾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国语辞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bù yán 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谚语)蹊,小路。全句指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引《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4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词语解释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证解释⒈ 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语辞典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táo lǐ wú yán xià zì chéng xī ]⒈ (谚语)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宋·辛弃疾〈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42、山核桃差着一槅儿: 词语解释山核桃差着一槅儿(山核桃差着一槅兒)[ shān hé táo chà zhe yī gé ér ]⒈ 山核桃中槅子最多,故用来比喻中间还隔着一层之意。引证解释⒈ 山核桃中槅子最多,故用来比喻中间还隔着一层之意。引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这个是你的?山核桃差着一槅儿哩。”《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如今他家一家子只是姑娘大,虽是他娘舅 张四,山核桃差着一槅儿哩。”
- 43、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词语解释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shù jīng jí de cì,shù táo lǐ de yīn ]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证解释⒈ 比喻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引《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 大喜,想道:‘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若不曾中得这个老门生,今日身家也难保。”
- 44、华如桃李: 词语解释⒈ 形容容颜非常美丽。
- 45、打桃射柳: 词语解释⒈ 打桃:打球,因球形似桃;射柳:用箭射柳枝。原是辽、金两朝常常举行的武艺比赛。后泛指玩耍游戏。
- 46、二桃三士:春秋典故,。比喻借刀杀人。
- 47、城中桃李:城里的桃李花,虽艳丽一时,但很快就凋谢了。比喻小人得志是不会长久的。
- 48、桃红: 桃红táohóng (1)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英 pink
- 49、桃成蹊: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 50、野核桃油: 野核桃油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种仁的脂肪油,具有润肠通便、杀虫、敛疮等功效。
- 拼音t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桃
- 五笔SIQN
- 五行木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2) 桃树桃,桃果也。——《说文》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4) 桃子投我以桃。——《诗·大雅·抑》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6) 指桃树开的花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