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桃的词语

  • 126、放桃: 《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桃”为赋牛之典。
  • 127、杝桃:山桃。
  • 128、打桃:即打球。辽金风俗,在五月里举行打球﹑射柳的武艺比赛。因球形如桃,故称。
  • 129、扁桃: 扁桃biǎntáo (1) 一种有核果状果实的小乔木。核仁供食用或药用 英 almond (2) 〈方〉蟠桃 英 flat peach
  • 130、伯桃:指战国时燕人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招贤,同赴楚,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伯桃留衣粮与哀,自入空树中死。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遂启树发伯桃之尸厚葬之,亦自尽。见《后汉书.申屠刚传》李贤注引《烈士传》。借指生死与共的朋友。
  • 131、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rénmiàn-táohuā (1) 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崔护于清明日游长安城南,因渴求饮,见一女子独自靠着桃树站立,遂一见倾心。次年清明又去;人未见,门已锁。崔因题诗于左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人面桃花”指对所爱慕而不能再相见的女子的怀念 英 her face is like a peach blossom
  • 132、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133、扁桃体炎: 俗称“乳蛾”。指腭扁桃体的炎症。大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在受冷、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起病急,有畏寒、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痛等症状。扁桃体充血、肿大,有点状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融合成白膜,称伪膜或假膜。多次发作可转为慢性,应考虑手术摘除。
  • 134、扁桃體: 扁桃体biǎntáotǐ (1) 一对淋巴样组织的突起团块,位于咽喉两侧的咽门前、后柱之间,由围绕在一个或多个深陷窝周围的淋巴滤泡组成 英 tonsil
  • 135、扁桃腺:生理学名词。人体口腔及咽头旁的腺体,形如扁桃,故名。
  • 136、桃实:指西王母的仙桃。
  • 137、桃板: 亦作“桃版”。
  • 138、桃柳藤:何首乌的别名。因其藤叶形如桃柳,故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139、桃蹊柳曲: 亦作“桃蹊柳曲”。
  • 140、桃神: 1.桃木刻的门神。
  • 141、桃水: 1.指春水。 2.水名。
  • 142、桃菹: 1.亦作"桃菹"。 2.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 143、桃源人:借指隐士。
  • 144、桃人: 1.桃木俑。旧时迷信谓鬼畏桃木,因削桃木为人形,用以驱鬼辟邪。
  • 145、桃华水: 见“桃花水 ”。
  • 146、桃杖:用桃木作的兵器。古代用以辟邪。
  • 147、桃绽:桃花蕾。
  • 148、桃汤: 1.用桃木煮成的液汁。古人迷信用以挥洒驱鬼。 2.后俗于春节饮桃汁以辟邪。
  • 149、桃心:桃树的嫩叶。 桃花蕾。
  • 150、桃杙:桃橛的别名。参见'桃橛'。
  • 拼音táo
  • 注音ㄊ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IQN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2) 桃树桃,桃果也。——《说文》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4) 桃子投我以桃。——《诗·大雅·抑》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6) 指桃树开的花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