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桐的词语

  • 26、梧桐断角: 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 27、梧桐木: 一种多年生木本棉。花絮可织布,称橦花布或桐花布,即棉布。 梧桐树的木材。
  • 28、梧桐一叶落: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
  • 29、山桐子:亦称""椅桐""。 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白色。叶宽卵形至卵状心脏形。初夏开花,黄绿色。浆果球形,红色。种子可榨油制肥皂。也叫椅。木材可制器具。
  • 30、红桐觜:意思是鸟名。
  • 31、桐叶: 一种植物,可用作中药。
  • 32、桐木鱼:以桐木刻成的鱼形祭品。
  • 33、桐杖: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2.桐木作的手杖。
  • 34、桐布:桐布即桐华布。
  • 35、桐叶戏:指桐叶封弟故事。
  • 36、桐丝:指琴弦。
  • 37、桐花烟:亦作“桐华烟”。意思是用桐油烧的烟。为制墨的原料。
  • 38、桐油:油桐果实榨出的油。有毒。是质量很好的干性油,可制造油漆﹑油墨,又可作防水防腐之用。
  • 39、桐子:1.梧桐树的果实。 2.油桐的果实。可榨桐油。 3.儿童,童子。桐,通“童”。
  • 40、桐华布:《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李贤注引《广志》:"梧桐有白者,剽国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后因以称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为"桐华布"或"桐木布"。
  • 41、桐木布:《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李贤注引《广志》:"梧桐有白者,剽国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后因以称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为"桐木布"或"桐木布"。
  • 42、桐封:指帝王封拜。
  • 43、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 44、桐叶之封:指帝王封拜。
  • 45、桐鱼: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桐木鱼"。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晋武帝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于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3.僧寺用的木鱼。
  • 46、桐江: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 47、桐孙:1.桐树新长出来的小枝条。 2.指琴。
  • 48、桐马: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 49、桐音:琴发出的声音。
  • 50、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古时作蛊祝之用。
  • 拼音tóng
  • 注音ㄊㄨㄥ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MG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2) 树名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桐,荣也。——《说文》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桐始华。——《礼记·月令》工之侨得良桐。——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4) 琴 。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5) 春秋国名桐叛 楚。——《左传·定公二年》(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7) 古地名 。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8) 儿童。通“僮”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