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楚的词语
- 101、楚王山:山名。原名同孝山。在今徐州市铜山县境。因汉楚元王刘交葬此而得名。相传山上有霸王项羽的点将台,俗又称霸王山。
- 102、楚辱: 1.苦痛与耻辱。
- 103、楚人戎言:楚人戎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chǔ rén rónɡ yán。
- 104、楚壤:楚地。
- 105、众楚羣咻:谓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后以"众楚群咻"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 106、楚屈: 1.指屈原。
- 107、清楚: 清楚qīngchǔ (1) 清晰;明白;有条理 例 言词清楚 英 clear;distinct (2) 清朗 例 不随红紫争妍媚,清楚精神自一家。——《醉翁谈录》 英 cool and bright (3) 清峻严整 例 道院清楚 英 quiet and severe
- 108、秦诿楚諈: 1.形容办事不负责﹐相互扯皮。诿﹐推委;諈﹐推辞。
- 109、秦女楚珠:比喻次要的东西胜过主要的东西。
- 110、秦树楚天:秦地的树和楚地的天。形容道路远隔。
- 111、楚切:悲切。
- 112、翘楚: 翘楚qiáochǔ (1) 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 例 医中翘楚 英 outstanding person
- 113、楚钳: 1.据《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楚元王刘交敬重穆生,常设醴以待;及其子戊即位,忘记设醴。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后因以"楚钳"比喻杀身之祸。
- 114、楚凄: 1.辛酸凄凉。
- 115、凄凄楚楚: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7回:“凄凄楚楚又哭起来;独有薛冶儿捧着朱贵儿石栏,把当初分别的话,一一诉将出来。”
- 116、凄楚: 凄楚qīchǔ (1) 凄凉悲哀 英 sadly
- 117、凄风楚雨: 见“凄风苦雨 ”。
- 118、楚扑: 1.古时教刑所用的木杖。 2.以杖拷打。
- 119、平楚: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 犹平野。
- 120、楚昭萍: 比喻吉祥之物,或喻珍贵果品。
- 121、楚腻:楚人的荤食。
- 122、彭越挠楚: 兵法计谋的一种。
- 123、南楚: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在中原南面,后世称南楚,为三楚之一。北起淮汉,南至江南,约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南﹑湖北东部及江西等地区。
- 124、暮楚朝秦: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后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 125、朝秦慕楚: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 拼音chǔ
- 注音ㄔㄨˇ
- 笔划13
- 繁体楚
- 五笔SSN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2)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夏楚二物。——《礼记·学记》楚扑长如笴。——《仪礼·乡射礼》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3)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4) 周朝时国名(5) 周代诸侯国,战国时七雄之一。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周人称为荆蛮。后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王城)。春秋战国时国势强盛,疆域由湖北、湖南扩展到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战国末,屡败于秦,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6) 秦楚之际,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号楚王;汉元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汉六年,国除(7) 五代十国之一。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后为南唐所灭(8) 姓形容词(1) 酸辛痛苦慷慨含辛楚。——陆机诗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楚辱(苦痛与耻辱);楚痛(痛苦);楚酷(痛楚)(3) 齐整;清晰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4) 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5) 鲜艳,华丽不韦使楚服而见。——《战国策·秦策》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6) 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7) 伧俗,粗俗 。如:楚鞋(粗糙的鞋,草鞋);楚剌(粗莽乖戾)动词(1) 拷打入狱楚掠。——《新唐书·严郢传》(2) 又如:楚挞(笞打,拷打);楚拷(拷打)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