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欬的词语
- 1、声欬: 咳嗽或所发的声音。
- 2、风欬: 因风寒而致咳。
- 3、欬欬:象声词。
- 4、欬唾:比喻声音﹐谈吐。 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 5、欬嗽: 1.咳嗽。
- 6、鼽欬:鼻塞不通,气逆作咳。
- 7、欬謦:咳嗽声。
- 8、面临謦欬:咳嗽
- 9、謦欬: 謦欬qǐngkài (1) 咳嗽 例 利喉曰謦欬——《通俗文》 例 行路过者,稍顾视謦欬皆呵止也。——陆游《老学庵笔记》 英 cough (2) 谈笑 例 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清史稿》 英 talk and laugh at
- 10、磬欬:本指咳嗽。引申为谈笑。磬,通"謦"。
- 11、欬逆:咳喘气逆。
- 12、面聆謦欬:指款叙﹐恳谈。
- 13、久违謦欬:意思是长久没有听到对方的谈笑声,即很久不通消息。
- 14、喘欬: 1.亦作"喘欬"。 2.气喘欬嗽。
- 15、欬唾成珠:比喻言谈精当﹐议论高明或文词优美。语本《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 16、鳖欬: 见“鳖咳 ”。
- 拼音kài,ài
- 注音ㄎㄞˋ,ㄞˋ
- 笔划10
- 繁体欬
- 五笔YNTW
基本释义
kài动词(1) 重声咳嗽欬,逆气也。——《说文》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国多风欬。——《礼记·月令》余左顾而废除欬,乃杀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2) 又如:欬逆(咳喘气逆);欬嗽(咳嗽);欬謦(咳嗽声);欬欬(象声词)|ài动词(1) 重声咳嗽欬,逆气也。——《说文》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国多风欬。——《礼记·月令》余左顾而废除欬,乃杀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2) 又如:欬逆(咳喘气逆);欬嗽(咳嗽);欬謦(咳嗽声);欬欬(象声词)|动词(1) 重声咳嗽欬,逆气也。——《说文》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国多风欬。——《礼记·月令》余左顾而废除欬,乃杀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2) 又如:欬逆(咳喘气逆);欬嗽(咳嗽);欬謦(咳嗽声);欬欬(象声词) [查看更多]
K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