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歧的词语

  • 1、民族歧视: 词语解释⒈  用民族成分来划分人们的社会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基本权利的现象。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
  • 2、它歧:正途以外的其他途径。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稹初不好文,徒以仕无它岐,强由科试。
  • 3、一源三歧: 中医学名词。指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分三条经脉循行。
  • 4、羊歧: 1.羊入歧途。比喻事理不易掌握而容易失误。
  • 5、女歧: 1.传说为夏朝浇之嫂。 2.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名。
  • 6、盘歧:指瓜蔓上蟠曲歧出的岔头。
  • 7、路歧:亦作'路歧'。 歧路;岔道。指路歧人。
  • 8、两歧: 见“两岐 ”。
  • 9、交歧:指交错的路径。
  • 10、差歧:差异,差别。
  • 11、两歧遂分: 一麦两穗。旧时以为祥瑞,以兆丰年。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 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亦作:麦穗两歧
  • 12、引入歧途: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
  • 13、误入歧途:  受迷惑而走到岔路上。比喻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 14、种族歧视:封建统治阶级或资产阶级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对待其他种族和民族的行为。
  • 15、歧见:不一致的见解或意见:消除,增进共识。
  • 16、歧出歧入:歧:不相同。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处所
  • 17、歧路他乡:意思是多指关系亲密的两人分别流落在异地。
  • 18、歧路灯:长篇小说。清代李海观作。一百零八回。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 19、歧义: 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 20、歧异: 差异;不相同。
  • 21、歧途: 亦作“歧涂”。 岔路。 谓不同的途径。 比喻错误的道路。
  • 22、歧视:(动)不平等地看待:种族~。[反]尊重。
  • 23、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 24、歧義: 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 25、歧黄: 指歧伯与黄帝。
  • 拼音
  • 注音ㄑㄧ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FCY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2) 同本义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3) 叉开,事物错出物两为歧。——《尔雅·释名》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无为在歧途。——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多歧路。——唐· 李白《行路难》(4)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5)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如:歧杂(错杂;纷乱);歧趋(不同的趋向)(6) 聪颖 。如:歧嶷(谓幼年聪慧);歧秀(聪慧出众)名词(1) 岔路路旁一歧东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2) 亦指走入歧路大道以多歧亡羊。——《列子·说符》(3) 又如:歧旁(旁出的岔路);歧道(歧路,岔路);歧阻(道路阻塞)(4) 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如:歧差(差误);歧误(差错,错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