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殄的词语
- 1、殄絶: 词语解释殄絶[ tiǎn jué ]⒈ 灭绝。国语辞典殄绝[ tiǎn jué ]⒈ 断绝、灭尽。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不知如何罪业,遂至殄绝祖宗之祀?」
- 2、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词语解释⒈ 人:贤人;云:助词;亡:失去;殄瘁:病困。贤人死亡了,国事危殆。旧时用来怀念那些身系国家安危的贤人。
- 3、劓殄:商朝的一种死刑名称。
- 4、诛殄:诛灭。
- 5、斩殄:斩杀;诛灭。
- 6、谊殄:理应殄灭。
- 7、夷殄:诛灭。
- 8、湮殄:湮没殄绝。
- 9、刑殄:征讨消灭。
- 10、销殄:消灭。
- 11、枭殄:歼灭。
- 12、消殄:灭绝。
- 13、瑕殄:犹瑕弃。
- 14、清殄: 全部消灭。
- 15、破殄:破灭;消灭。
- 16、平殄:平定殄灭。
- 17、剿殄:消灭。
- 18、不殄: 不善,不好。 不断。
- 19、暴殄:1.灭绝,残害。 2.任意浪费、糟蹋。
- 20、误国殄民:殄:灭绝。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 21、暴殄轻生: 《红楼梦》
- 22、诛凶殄逆: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清天下。” 【名称】诛凶殄逆【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解释】诛:杀死;殄:灭绝;逆:叛逆。讨伐消灭作恶叛乱的人。【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示例】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清天下。”
- 23、殄文:又名水书,亦称鬼书、反书,是写给死人看的文字。
- 24、殄息: 亦作“殄息”。
- 25、殄没: 隐没。 绝灭。
- 拼音tiǎn
- 注音ㄊㄧㄢˇ
- 笔划9
- 繁体殄
- 五笔GQWE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歺(è),剔解后的残骨。隶变人“歹”。从“歺”多与死亡有关。本义:断绝;竭尽)(2) 同本义殄,尽也。——《说文》余风未殄。——《书·毕命》邦国殄瘁。——《诗·大雅·瞻卬》败国尽民。——《左传·宣公二年》丁殄地财。——《淮南子·本经》(3) 又如:殄瘁(困穷;贫病);殄绝(灭绝);殄世(绝嗣)(4) 消灭自王泽殄,风人辍采。——《文心雕龙·明诗》武殄暴逆。——《史记·秦始皇本纪》(5) 又如:殄平(消灭);殄熄(消灭;息灭);殄灭(消灭;灭绝);殄夷(杀尽);殄歼(歼灭)(6) 昏迷 。(7) 如:殄靡(靡费)形容词(1) 通“腆”。美好;善燕婉之求,籧篨不殄。——《诗·邶风·新台》(2) 又如:殄沌(杂乱不分貌)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