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毛的词语

  • 751、出毛病: 出毛病chū máobìng (1) 出岔子;出问题 例 哪儿出毛病了 英 be or go out of order
  • 752、挦毛捣鬓: 扯头发﹐打耳光。形容凶悍。
  • 753、雪鬓霜毛:白发。借指老年人。
  • 754、鬓毛衰:鬓角头发花白了。
  • 755、鬓毛: 鬓毛bìnmáo (1) 鬓角的头发 英 hair on the temple
  • 756、鞭毛:鞭毛(flagellum)长在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而弯曲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丝状物,称为鞭毛。
  • 757、鞭毛虫: 鞭毛虫(flagellate)隶属于肉足鞭毛门(Phylum Sarcomastigophora)的动鞭纲(Class Zoomastigophorea),是以鞭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的原虫,无色素体,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营寄生生活的鞭毛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消化道、泌尿道、血液及阴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毛滴虫对人体危害较大。
  • 758、屯毛不辨:意思是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 759、晰毛辨发: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 760、鉴毛辨色: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 761、匾毛:羽毛。因形状扁平,故称。亦借指鸟类。
  • 762、鼻毛:长在鼻腔内的细毛。
  • 763、毛筆: 毛笔máobǐ (1) 用禽、兽的毛制成的笔 英 writing brush;hair pencil
  • 764、毛举糠秕:比喻不厌其烦地列举琐碎的事或没有价值的事物。
  • 765、刮毛龟背: 从龟背上刮毛,喻徒劳无效。
  • 766、腹背之毛:《韩诗外传》卷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后以"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
  • 767、鸡毛报: 1.亦作"鸡毛报"。 2.紧急投递的报纸。
  • 768、毛寳放龟:《晋书·毛宝传》:“初, 寳 在 武昌 ,军人有於市买得一白龟,长四五寸,养之渐大,放诸 江 中。邾城 之败,养龟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觉堕一石上,视之,乃先所养白龟,长五六尺,送至东岸,遂得免焉。”后因以“毛寳放龟”为施恩获报之典实。 明马中锡 《中山狼传》:“昔 毛寳 放龟而得渡, 隋侯 救蛇而获珠。”
  • 769、吹毛求瘢:求:寻找;瘢:疤痕。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 770、吹毛索瘢: 吹毛索瘢chuī máo suǒ bān (1) 有意抓住人的小过失 例 有司吹毛索瘢,笞服其臣,使证其君。——《汉书》 例 一心只想参了他的功名,却寻不出他的短处来,便要吹毛索瘢,也无处可求。——《二刻拍案惊奇》 英 nitpick;find fault
  • 771、斑毛: 1.谓颈毛色彩驳杂。
  • 772、班毛: 1.谓颈毛色彩驳杂。
  • 773、拔毛济世:谓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774、拔毛连茹: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775、毛团把戏:谓毛手毛脚匆促行事。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2) 同本义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5) 鸟的羽毛(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8) 通“芼”。草木;五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10) 姓动词(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3) 发慌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