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毛的词语

  • 101、毛举细事: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 102、毛节: 1.即髦节。朝廷使者用作凭证的符节。 2.即髦节。道士用来表示法力的符节。
  • 103、毛火虫: 毛火虫máohuǒchóng (1) 〈方〉松毛虫 英 pine moth
  • 104、毛乱: 1.散乱不齐。 2.形容心中烦躁。
  • 105、毛路: 1.方言。小路。
  • 106、毛连: 1.毛织的长口袋﹐形似褡裢﹐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
  • 107、毛目: 1.指裘皮的毛与网的眼。 2.细目。
  • 108、毛毛细雨:雨下得很细。
  • 109、毛毛毛:鸟兽的细毛。
  • 110、毛毛虫: 毛毛虫máomaochóng (1)毛虫 英 caterpillar
  • 111、毛食: 1.无食。 2.旧称衣食无着而在有钱人手下帮闲的食客。
  • 112、毛人:古代海外国名。面部或全身长有长毛的人。 传说中的仙人。 犹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用于轻蔑的口气。 指野人。
  • 113、毛羣: 词语解释⒈  指兽类。
  • 114、毛头: 古代男子未成年者头发披垂,因用以借称男孩子。 形容小伙子、年青人。 皮毛衣服上的长毛。 方言。指婴儿。 俗称衣服缝合线外的毛边。
  • 115、毛水: 1.谓皮毛表面。 2.妓院仆役。 3.旧时兑换金银﹐因含有杂质而按比率予以扣除的部分。
  • 116、眉毛胡子一把抓: 眉毛胡子一把抓méimao húzi yì bǎ zhuā (1) 比喻做事马虎,对于不同的对象没有区别对待 英 try to attend to big and small matters as one who grasps the eyebrows and the beard all at once
  • 117、面毛:鬓毛。
  • 118、名纸生毛:名片都已磨出了毛使字迹模糊不清。
  • 119、命轻鸿毛: 词语解释⒈  鸿毛:大雁的毛。生命轻如鸿毛。形容生命毫无价值。
  • 120、羣毛: 词语解释⒈  众兽。
  • 121、鸡毛帚: 词语解释⒈  〈方〉鸡毛掸子。
  • 122、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词语解释⒈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123、金羊毛: 词语解释⒈  希腊神话故事。忒萨利亚国王子伊阿宋的叔父篡夺王位后,令伊阿宋去科尔喀斯觅取金羊毛。伊阿宋得赫拉帮助,和许多英雄乘坐阿耳戈快船,历经艰险到达目的地。科尔喀斯国王企图加害伊阿宋,公主美狄亚爱上伊阿宋,施展巫术帮助他夺得金羊毛。回国后美狄亚再施巫术使伊阿宋夺回王位。
  • 124、得輶如毛: 词语解释⒈  輶:轻。德行轻得如同羽毛一般。指实行仁政并不困难,而在于其是否有志向。
  • 125、白毛女: 白毛女bái máo nǚ 1.  头发全白的女人。 英 peroxide blonde; 2.  特指1945年首次在延安公演的歌剧《白毛女》。描写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被逼逃往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后被八路军救出的故事。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2) 同本义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5) 鸟的羽毛(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8) 通“芼”。草木;五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10) 姓动词(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3) 发慌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