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毛的词语

  • 151、属毛离里: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 152、毛女洞: 1.华山洞名。传说中仙人毛女所居。
  • 153、毛呢: 毛呢máoní (1) 呢子 例 毛呢大衣 英 woolen
  • 154、毛员鼓: 1.鼓名。为古代传入中国的扶南﹑天竺乐器。
  • 155、毛廧:即毛嫱。
  • 156、轻若鸿毛: 轻若鸿毛qīng ruò hóng máo (1)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价值轻微 例 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若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战国策·梵策四》 英 lighter than a feather
  • 157、毛族: 1.指兽类。
  • 158、鬉毛:马﹑猪等颈上的长毛。
  • 159、鬃毛: 鬃毛zōngmáo (1) 一般指马、猪颈上的硬长毛 英 mane;bristle
  • 160、椶毛: 棕丝的俗称。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 元·上都别殿的通称。又称棕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称。/n
  • 161、棕毛: 棕毛zōngmáo (1) 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包在树干外面,红褐色、可以制蓑衣、绳索刷子等物品 英 美palm fiber;英palm fibre
  • 162、髭毛: 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如: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就髭毛儿了。
  • 163、髭毛儿: 髭毛儿zīmáor (1) 〈方〉 (2) 恼怒发火 例 他这人总爱髭毛儿 英 angry (3) 惹是生非,制造事端 例 这群小流氓总在街上髭毛儿 英 make trouble
  • 164、锥毛: 1.喻细微之物。
  • 165、毛遂坠井: 唐·张祜《江上旅泊呈杜员外》。
  • 166、毛竹: 毛竹máozhú (1) 竹的一种,又叫南竹。通常高达二三丈,节间的距离较短。它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也可用来制造器物 英 Mao bamboo
  • 167、毛猪: 毛猪máozhū (1) 商业上指活猪 英 pigs alive
  • 168、猪毛:被附于猪身上的软毛,猪毛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制刷,还可以用来提取氨基酸,也有猪毛毛笔。
  • 169、诸毛: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 170、毛鸷:比喻严酷凶悍。
  • 171、羊毛脂: 由羊毛洗液回收精制而得的膏状体。含高碳脂肪酸酯。形同脂肪,故名。淡棕黄色,半透明,有黏性。用于化妆品、药用软膏等。
  • 172、毛挚:比喻严酷凶悍。
  • 173、栉毛虫: 为细胞圆桶形的虫子。
  • 174、毛织品: 毛织品máozhīpǐn (1) 用天然或人造毛纺织成的料子 英 wool fabric (2) 用毛线织成的衣物 英 woollen knitwear
  • 175、名纸毛生:祢衡初至颍川,怀刺求谒,而久无所投,至于刺字漫灭。见《后汉书.祢衡传》。"名纸毛生"原谓名片受磨起毛致字迹漫灭。后以喻长时间求谒而不得见。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2) 同本义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5) 鸟的羽毛(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8) 通“芼”。草木;五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10) 姓动词(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3) 发慌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