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毛的词语

  • 201、扬风乍毛:犹言耀武扬威。
  • 202、雁过拔毛: 雁过拔毛yànguò-bámáo (1) 大雁飞过都要伸手拔几根毛,比喻凡是过手的事都要得些好处,绝不轻易放过 英 spare no effort in taking advantage of what one puts his hand on
  • 203、毛将焉附: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 204、毛鸦头: 1.亦作"毛丫头"。 2.女孩子。 3.指年青姑娘﹐用于蔑称。
  • 205、毛里提亚: 被埋藏在印度洋洋底之下的一块古大陆的地块,大陆曾经存在于20亿年至8500万年之前。
  • 206、毛丫头: 毛丫头máoyātou (1) 口∶小女孩 英 naive girl
  • 207、燖毛: 1.用热水烫后去毛。
  • 208、从毛薛: 听从毛、薛二公的建议,回兵救魏。
  • 209、旋毛虫: 1.寄生虫名。身体小﹐雄虫长1毫米﹐雌虫长2毫米﹐长圆形﹐前端尖细。常寄生在人和猪狗等哺乳动物的小肠内。旋毛虫由小肠转移到肌肉组织中﹐患者常感到剧痛﹐严重时会引起死亡。人体受感染﹐多由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包囊的猪肉引起。
  • 210、旋毛:聚生作旋涡状的毛。
  • 211、旋毛虫病:由旋毛虫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主要侵袭人﹑猪﹑犬及鼠。成虫寄生于小肠内﹐幼虫蜷缩于肌肉纤维间。人﹑畜因吃未煮熟的肉而感染。病猪一般症状不显;严重时有呕吐﹑下痢﹑肌肉痒痛﹑运动障碍﹐呼吸浅短﹑咀嚼困难等。
  • 212、秀毛:美丽的羽毛。
  • 213、胸毛:胸毛通常是指生长在人类男性颈与下腹之间的毛发,通常是青春期后期才出现,属于第二性征。
  • 214、猩猩毛笔: 用猩猩的毛做成的一种毛笔。
  • 215、骍毛: 1.亦作"骍毛"。 2.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
  • 216、毛小子:对小孩子﹑年轻人的贬称。
  • 217、毛头小子: 毛头小子máotóu xiǎozi (1) 指年轻人,有轻视意 例 他不是没有经验的毛头小子 英 young
  • 218、鲜毛:未处理的生毛,粗毛。
  • 219、纖毛: 1.纤细的绒毛。 2.生物学名词。某些生物体细胞表面纤细的毛状原生质突起,一般较鞭毛短而多,能有节奏的颤动。如鞘藻的游动孢子﹑纤毛虫和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纤毛,作用是运动﹑摄食﹑呼吸等。脊椎动物的气管﹑食管等内腔上皮也有纤毛,称纤毛上皮,有保护或辅助排泄﹑分泌﹑吞咽等功能。
  • 220、毛線: 毛线máoxiàn (1) 原指羊毛纺成的线,后亦称用羊毛与人造毛混纺或单由人造毛纺成的线 英 knitting wool
  • 221、挦毛:扯住头发。
  • 222、毛灰藓属: 植物体细弱,平铺,绿色或黄绿色,略具光泽。
  • 223、吹毛取瑕:意思是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
  • 224、細毛: 细毛xìmáo (1) 羊毛分级工从最优种美利奴羊的肩部取得的羊毛 英 fine
  • 225、毛息: 毛息máoxī (1) 约计的利息 英 gross interest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NV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2) 同本义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4) 兽类 。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5) 鸟的羽毛(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7) 亦指带毛的兽皮 。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8) 通“芼”。草木;五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9) ∶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10) 姓动词(1) 发火;发怒 。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2) 贬值,兑换率下降 。如:货币毛了(3) 发慌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