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求的词语
- 76、上求下告: 到处求助。
- 77、上求材,臣残木: 词语解释⒈ 指只要上级有所要求,下边的人就竭意奉承。
- 78、舍文求质: 词语解释⒈ 舍:舍弃;文:文采;质:朴实。形容不重文采,而求朴实。
- 79、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追求虚幻的
- 80、死地求生:求:寻取。指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81、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词语解释⒈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国语辞典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qī nián zhī bìng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⒈ (谚语)比喻临急求药,终不可得。引《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宋·朱熹·集注:「艾,草名,所以灸者,干久益善。夫病已深,而欲求干久之艾,固难卒办。」
- 82、求其友声: 如同禽鸟同声相应一样,朋友间以意气相投而结交。
- 83、求死不得:形容处境险恶,痛苦之极
- 84、求生害义: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 85、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词语解释⒈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86、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词语解释⒈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87、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词语解释⒈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国语辞典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qiú shēng bù dé qiú sǐ bù néng ]⒈ 想活活不成,想死也死不了。形容人被困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引《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此时慕政弄得没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88、求生不得: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 89、求神拜佛: 祈祷神祇和菩萨,求其保佑。
- 90、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词语解释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 ]⒈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引证解释⒈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引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用》:“然其贿斩 徐海,诱擒 汪直,是亦所谓千金用兵,百金求间,岂得以赏姦贿盗深文而致之哉!”
- 91、求新立异:指力求新奇异样,以示与众不同
- 92、求贤用士: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
- 93、求仙: 求仙qiúxiān (1) 求访仙人或仙方 例 求仙问卜 英 seek gods (2) 祝求神仙 英 pray to gods for blessing
- 94、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词语解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⒈ 谓将才难得。引证解释⒈ 谓将才难得。引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 鸿沟,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可不道千军容易得,一将最难求,怎学那 萧何 的做手。”国语辞典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qiān jūn yì dé yī jiàng nán qiú ]⒈ (谚语)领导人才难得。引《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史臣论秦事,以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穆公信孟明之贤,能始终任用,所以卒成伯业。」
- 95、求大同,存小异: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一致看法。
- 96、求备一人: 要求人完美无缺;形容苛求过分。
- 97、求积仪:求积仪是一个测定图形面积的仪器。
- 98、求知心切:意思是追求知识,心情十分迫切。
- 99、求之有道:说的话有道理。
- 100、求灶头不如求灶尾: 词语解释求灶头不如求灶尾[ qiú zào tou bù rú qiú zào wěi ]⒈ 比喻向上面主管者请求,不如走下面经办人的门路。引证解释⒈ 比喻向上面主管者请求,不如走下面经办人的门路。引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张千 云:‘你两个真儍廝!岂不晓的求灶头不如求灶尾?’”亦作“求灶头不如告灶尾”。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我求灶头不如告灶尾,为甚我今日媒人跟前做小伏低?”国语辞典求灶头不如求灶尾[ qiú zào tóu bù rú qiú zào wěi ]⒈ (谚语)比喻向上级请求,不如向主办的属下讲情。元·无名氏也作「求灶头不如告灶尾」。引《陈州粜米·第三折》:「你两个真傻厮!岂不晓得求灶头不如求灶尾?」
- 拼音qiú
- 注音ㄑㄧㄡˊ
- 笔划7
- 繁体求
- 五笔FIYI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2) “裘”的古字。皮衣乐正求。——《汉书》(3) 姓动词(1) 请求;干请;乞助求,乞也。——《增韵》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求其能千里也。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求,索也。——《玉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求剑若此。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求钱也。以求重价。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5) 索取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空言求璧。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6) 探索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7) 责备,责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9) 招来求善良。——《礼记·学记》(10) 贪求;贪婪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11) 通“逑”。聚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12) 通“赇”。贿赂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