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沐的词语
- 101、骇沐:古国名。
- 102、沐椁: 整治棺材。
- 103、归沐: 回家洗发。
- 104、盥沐:沐浴。 洗手洗脸。
- 105、灌沐: 1.盥洗。 2.犹浸渍。
- 106、沐猴衣冠: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裙之材!”
- 107、沐冠: 见“沐猴而冠 ”。
- 108、沐猴冠: 宋·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 109、沐猴而冠: 猕猴戴帽子。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 110、沐浴膏泽:意思是指身受别人的恩惠。出自《孟子·离娄下》。
- 111、膏沐: 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 借喻德政或恩泽。 洗沐;润泽。 谓施惠。
- 112、干沐浴: 我国古代导引方法之一。其法,每于夜卧时,自以手摩四肢、胸腹等十数遍,以调和肢体,疏通气血。参阅蒲处贯《保生要录》。
- 113、丐沐:《史记.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司马贞索隐:"丐者,乞也;沐,米潘也。谓乞潘为弟沐。"一说,乞沐具为弟洗沐。见《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颜师古注。后用为抚爱幼弱的典实。
- 114、焚香沐浴:洗澡并点燃香料。
- 115、沐芳: 用香草水洗头。常用以表示虔诚或高洁。
- 116、沐恩: 蒙受恩惠。 明·清时军官对其长官的自称。
- 117、犊沐子:即牧犊子。参见"牧犊子"。
- 118、赐沐:给予休假。
- 119、宠沐:犹恩泽。
- 120、钗钏盥沐:钗簪与臂镯。泛指妇人的饰物。
- 121、握沐吐餐:为了礼贤下士而停止洗头和吃饭
- 122、雨沐风餐:借雨水洗头﹐在风里吃饭。比喻奔波劳苦。
- 123、挥沐吐餐:谓礼贤下士。
- 124、餐风沐雨:是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125、采沐:摘叶剪枝,整枝。
- 拼音mù
- 注音ㄇㄨˋ
- 笔划7
- 繁体沐
- 五笔IS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2) 同本义沐,濯发也。——《说文》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诗·小雅·采绿》共王之沐浴。——《周礼·宫人》沐则心覆。——《左传》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公羊传·隐公八年》夫子助之沫椁。——《礼记·檀弓》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论衡·讥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 又如:沐发(洗发);沐澡(洗头洗澡);沐濯(洗头洗澡);沐芳(用香草水洗头);沐巾(洗发用的巾);沐盆(盥洗盆);栉风沐雨(4) 芟除沐涂树之枝。——《管子》(5) 又如:沐树(芟除树枝,使之无荫)(6) 整治 。如:沐椁(整治棺材)(7) 润泽 。如:沐日浴月(受日月光华的润泽)(8) 受润泽。引申为蒙受 。如:沐恩(清代官场中下级对上级的自称,意为沐浴着上级恩惠之人);沐泽(蒙受恩泽);沐浴;沐仁浴义(受仁义的熏陶);沐露沾霜(饱经霜露辛苦)名词(1) 指休假 。如:沐日(休假日)(2) 米汁。古人常用作洗头之用 。如:沐粱(用淘粱的汁水洗头发);沐稷(用淘洗稷的汁水洗头发)(3) 水名。即中国山东省弥河 [查看更多]
M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