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沙的词语

  • 76、沙衣:纱衣。指用稀疏而薄的织物制成的衣服。
  • 77、社会沙文主义: 词语解释⒈  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沙文主义,即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内的机会主义首领,宣称进行战争是为了保卫民族自由和生存,从而支持这一帝国主义战争,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
  • 78、素沙: 1.见"素纱"。 2.白沙。
  • 79、鸣沙山: 词语解释⒈  在甘肃省敦煌市南。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数十米。山丘为沙漠覆盖,登山远望,沙丘林立。据史书记载,天气晴朗之时,山有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有“沙岭晴鸣”之称。山麓有月牙泉,别有一景。
  • 80、佳人已属沙咤利: 唐·韩翊供职在外,其妾柳氏为蕃将沙咤利所劫,并宠之专房。事见唐·许尧佐《柳氏传》及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用以喻妻妾被有力者占有或夺取。
  • 81、加沙地区:巴勒斯坦西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长约40千米,宽6加沙地区8千米,面积约250平方千米。大部分为沙丘,少部分为灌溉地,种植麦类和柑橘等。区内有著名古城加沙。
  • 82、聚沙之年:聚沙:堆积沙子;年:年纪,岁数。儿童时期
  • 83、华沙条约: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 84、华沙大学: 词语解释⒈  波兰规模最大的大学。1818年创建于华沙。设有语文学、历史、社会科学、法律和行政管理、心理学和教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系科。
  • 85、华沙: 词语解释⒈  波兰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164.2万(1994年)。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和印刷工业为主。东、西欧陆上交通枢纽,国内河运和空运中心。有科学院、高等院校、博物馆以及宫殿、大教堂、城堡等古迹。多公园和绿地,有“世界绿都”之称。
  • 86、打破沙锅璺到底: 打破沙锅璺到底dǎ pòshāguō wèn dào dǐ (1) 璺,陶瓷,玻璃等器上的裂纹,谐音“问”。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英 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sth.
  • 87、打破沙锅问到底: 打破沙锅问到底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1)璺,陶瓷,玻璃等器上的裂纹,谐音“问”。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英 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sth.
  • 88、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词语解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gǔ ěr bān tōng gǔ tè shā mò ]⒈  中国第二大沙漠。在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平方千米。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97%。沙丘间洼地长牧草,为冬季牧场。
  • 89、飞沙转石:形容风势狂暴。
  • 90、丰沙铁路: 词语解释⒈  从北京丰台到河北沙城(怀来县城)。长106千米。为减轻京包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因山陡坡大造成的运输压力而兴建。1955年建成通车。已建成复线,并已电气化。
  • 91、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词语解释⒈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成语解释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92、沙觜: 沙觜shā zī (1) 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英 barrier spit;sand spit
  • 93、马沙虾: 摩尔勇士中的精灵,格历尔大陆有好多虾,分辨马沙虾的方法很简单:红色,有角,逃跑三倍速。浑身天然的锯齿钳子和多功能钻头,有些摩尔贵族雇佣马沙虾开启罐头盒酒瓶。
  • 94、沙鹘:栖息于沙漠地带的鸷鸟。健飞,善于袭击其他鸟类。
  • 95、沙铫子: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铫子。
  • 96、曾母暗沙:我国南沙群岛中最南端的一群暗沙。
  • 97、曝沙之鸟: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
  • 98、沙椎:指汉张良同刺客在博浪沙以铁椎狙击秦始皇之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 99、沙皇炮: 沙皇炮(俄语:Царь-пушка)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展示的巨大大炮,其名为俄语炮帝的意思。
  • 100、沙炮:沙中石子。
  • 拼音shā,shà
  • 注音ㄕㄚ,ㄕㄚ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ITT
  • 五行

基本释义

shā名词(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2) 同本义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红壁丹沙。——《楚辞·招魂》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7) 沙漠 。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如:豆沙(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形容词(1) 沙哑的,嘶哑的 。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2) 粗糙 。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3) 粗野;粗俗 。如:沙块(粗野之人)(4) 颗粒松散如沙状 。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5) 〈方〉∶雌性的 。如:沙牛(6) 另见shàshà动词(1) 〈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2) 另见sh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