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沫的词语

  • 51、沫然: 冷漠地对待某事某物某人的意思。
  • 52、沫流: 1.犹流派。 2.冒着泡沫的水流。指激流。
  • 53、沫血:谓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样。
  • 54、沫水: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 55、沫雨:谓骤雨成潦,上浮泡沫。
  • 56、泡沫塑料: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 57、浪沫:波浪激起的泡沫。
  • 58、泃沫:吐出泡沫。
  • 59、惊沫:指激浪溅起的浪花﹑泡沫。
  • 60、沤沫槿艳:比喻短暂的幻景。沤珠,水泡。槿,木槿花,鲜艳而易凋谢。
  • 61、津沫:口中津液;涎沫。
  • 62、唾沫飞溅:唾沫星子乱喷。
  • 63、唾沫四溅:说话时像贲水似的,一张口全是口水。
  • 64、溅沫:飞溅的水花。
  • 65、泡沫经济:在涨价预期推动下,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暴涨,但随预期的逆转,价格暴跌,甚至以金融危机而告终的经济现象。
  • 66、泡沫剂:泡沫剂,又称发泡剂,是指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大量均匀稳定的泡沫,是用以生产泡沫混凝土的外加剂,在盾构行业作为土体改良剂大量使用。
  • 67、吼沫:发出巨响的激流浪花。
  • 68、痕沫:水沫的痕迹。
  • 69、濡沫涸辙: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 70、郭沫若:郭沫若 :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1923年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其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抗战期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王昭君》、《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及散文、小说、历史、考古学著作等。有《郭沫若全集》。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
  • 71、大沫崓:山名。一名柱子崓。在山东费县西南。金宣宗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大战于大沫崓﹐失败被俘﹐就义于此。见《金史.宣宗纪上》。
  • 72、白费唾沫: 白白说了半天,毫无效果1。
  • 73、费唾沫: 费唾沫fèi tuòmo (1) 浪费言语 例 别同他费唾沫,他不尽人情 英 waste of words
  • 74、飞沫:喷溅或激起沫子。 喷出或溅起的沫子。
  • 75、飞沫传染:疾病的一种传染方式。病原体从患者或带菌者的呼吸道中,随着咳嗽﹑喷嚏或说话时喷出的唾沫星传给健康人。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就是这样传染的。
  • 拼音
  • 注音ㄇㄛ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GS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水,末声。本义:沫水)(2) 同本义沫,沫水也。出 蜀西徼外东南入 江。——《说文》(3)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4) 泡沫,沫子瀑下一曰沫也。——《说文》沫流赭。——《汉书·礼乐志》。注:“言汗流沫出也。”(5) 又如:沫血(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样);沫雨(骤雨成潦,上浮泡沫);沫流(冒着泡沫的水流。指激流;流派)(6) 唾沫余干骨之沫为斯弥。——《庄子·主乐》。李注:“口中汁也。”动词通“末”。竭,终止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离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