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澜的词语

  • 51、澜浪: 1.放浪无拘。
  • 52、澜漫: 1.亦作"澜熳"。 2.分散﹑杂乱貌。 3.形容色彩浓厚鲜明。 4.兴会淋漓貌。
  • 53、澜文:波纹。
  • 54、澜清:清澄如水。
  • 55、狂澜: 狂澜kuánglán (1) 巨大的波浪 英 raging waves (2) 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例 力挽狂澜 英 a critical situation;a desperate situation
  • 56、急澜:迅猛的波澜。
  • 57、回澜:回旋的波涛。
  • 58、洪澜:巨浪。
  • 59、横澜:大波,巨澜。
  • 60、澜汗:水势浩大貌。
  • 61、文澜阁: 1.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建﹐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咸丰十年(1860年)倒塌﹐书多流散。光绪六年重建﹐书由丁丙﹑丁申二人搜集钞补大半﹐后又陆续根据文津阁本钞补完全。书今藏浙江图书馆。
  • 62、溉澜溪: 座古镇,溪沟两侧全系竹木民居,有石桥相连,情牵两岸。
  • 63、舌底澜翻:  舌头底下好像波涛翻滚。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 64、澜翻: 1.亦作"澜翻"。水势翻腾貌。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 65、翻澜:波澜翻卷。
  • 66、泛澜:亦作'泛澜'。漫溢横流。 浮泛,不切实际。
  • 67、澜飜: 1.亦作"澜飜"。水势翻腾貌。 2.比喻言辞滔滔不绝。 3.形容笔力或文章气势奔放跌宕。
  • 68、范文澜: (1893-1969)史学家。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主编有《中国通史简编》,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又撰有《中国近代史》(上编)。建国后,长期从事《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工作。曾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 69、温澜潮生: 温:温暖、温柔。澜:细小的波浪、浪花。潮生:像潮水一般,一阵阵地涌过来。温澜潮生:内心涌起一阵阵暖意,充满温柔的情怀。
  • 70、澜沧江龙:云南省的澜沧江 流域覆盖了中、缅、泰、柬、老、越等六国。
  • 71、澜沧江: 澜沧江Láncāng Jiāng (1) 中国西南地区大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西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南部出境,改称湄公河,为老挝、缅甸的界河,并流经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全长4180公里,中国部分长2613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英 Lancang jing River
  • 72、澜波: 1.波涛。
  • 73、澜倒波随:意思是比喻言行无标准。出自明宋濂《序》。
  • 74、波澜老成: 波澜老成bōlán-lǎochéng (1) 形容文章气势雄壮,波澜:波涛。比喻文章气势浩瀚有起伏。老成:老练、成熟 例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英 magnificently superb
  • 75、波澜: 波澜bōlán (1) 大波浪 英 billow;great wave (2) 多用于比喻 例 文章波澜起伏
  • 拼音lán
  • 注音ㄌㄢ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IUGI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水,阑(lán)声。本义:大波浪)(2) 同本义澜,大波也。——《说文》大波为澜,小波为沦。——《尔雅》天下安澜。——《四子讲德论》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回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3) 又如:狂澜;巨澜;澜倒波随(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澜澳(水曲);波澜(波涛);推波助澜(4) 波纹风行水波成文曰澜。——《释名》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文心雕龙·隐秀》(5) 又如:死水微澜;安澜(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微澜(小波纹);澜清(清澄如水)动词(1) 兴起波澜若流波之将澜。——宋玉《神女赋》(2) 又如:澜翻(水势翻腾);澜澜(泪涌下的样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