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燔的词语

  • 26、燔焫:燃烧。
  • 27、燔烈:《诗.大雅.生民》:"诞我祀如何……载燔载烈,以兴嗣岁。"毛传:"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孔颖达疏:"傅火曰燔,谓加火烧之。《商颂》曰:'如火烈烈',则烈是火猛之意。不可近烧,故云贯之加于火上曰烈,即今之炙肉也。"后因以"燔烈"指祭祀时燔燎牲体。
  • 28、燔尞: 1.亦作"燔尞"。 2.烧柴祭天。 3.谓酷热如焚。
  • 29、燔告:古祭天时焚柴祝告。
  • 30、燔爇: 1.焚烧。 2.指燃烧之火。
  • 31、燔鱼剸蛇:周武王伐纣至孟津,白鱼入舟,武王欲煮鱼以祭,被群臣劝止。见《尚书大传.大誓》。又汉高祖聚众起义时,曾夜行泽中,见有大蛇挡道,高祖毅然挥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燔鱼剸蛇"指代周武王﹑汉高祖起事。
  • 32、燔丧:烧毁。
  • 33、燔祀:焚柴祭祀。
  • 34、燔黍擘豚: 1.见"燔黍捭豚"。
  • 35、燔煨:泛指蒸煮。
  • 36、燔燧: 1.燃放告警的烟火。
  • 37、燔炰: 1.亦作"燔炰"。 2.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3.泛指焚烧。
  • 38、燔销:烧毁。
  • 39、燔玉: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 40、燔瘗: 1.祭祀天地。 2.指祭品。
  • 41、燔刑:烧人致死的残酷刑罚。
  • 42、燔书坑儒: 1.同"焚书坑儒"。
  • 43、燔石: 1.焙烧矿石。
  • 44、燔烧:焚烧。
  • 45、燔祭: 燔祭fánjì (1) 用火烧全兽作为献祭 英 holocaust
  • 46、燔燎: 1.亦作"燔尞"。 2.烧柴祭天。 3.谓酷热如焚。
  • 47、燔燃:燃烧。
  • 48、燔妻子: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 49、燔灼:焚烧。
  • 50、燔骨: 1.炙肉中的骨头。
  • 拼音fán
  • 注音ㄈㄢ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OTOL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2) 同本义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说文》藉芿燔林。——《列子·黄帝》燔之于四通之衢。——《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体若燔炭。——《素问·生气通天论》抱木而燔死。——《庄子·盗跖》燔其茏城。——《史记·平津侯生父传》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汉书·宣帝纪》燔诗书——《汉书·儒林传》不若燔土。——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3) 又如:燔燎(火把);燔石(焙烧矿石);燔刑(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燔燃(燃烧);燔销(烧毁) 火烧整只的牲畜(4) 火烧整只的牲畜有免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5) 又如:燔柴(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以祭天);燔祀(焚柴祭祀)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