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狸的词语

  • 1、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战略》:“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 2、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战略》:“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 3、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 4、以狸致鼠,以冰致绳: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5、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词语解释⒈  狸:野猫,山猫;雄:威武,借喻杰出的人物或国家。比喻不论是什么办法,只要能取得好的或预期的效果,就是好办法。
  • 6、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词语解释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hǔ láng dāng lù,bù zhì hú lí ]⒈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引证解释⒈  谓大害当前,当先除大害,不顾小害。引《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就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战略》:“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 7、花面狸:花面狸(学名:Paguma larvata)是灵猫科、花面狸属食肉动物,俗称果子狸。
  • 8、海狸:动物名。哺乳纲啮齿目。体肥大,头短颈粗,背为弓形,趾有蹼,善游泳,齿锐利,能啮断树干,其皮毛价值昂贵。喜群居,在岸边掘穴营巢。
  • 9、玉面狸: 狸的一种。又称牛尾狸,果子狸。面白色,尾似牛,喜吃果实,捕鼠胜于猫。
  • 10、鱼狸:意思为海豚。
  • 11、香狸:亦作'香狸'。 灵猫。因肛门下部有分泌腺,能发香味,故又称香狸。
  • 12、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猫。
  • 13、神狸:灵猫的别称。
  • 14、穷鼠啮狸:逼得走投无路的老鼠也会咬猫。喻人被迫过甚﹐虽力不敌﹐亦必反抗。
  • 15、貔狸:是指黄鼠。古时契丹称黄鼠为貔狸。
  • 16、毗狸:亦作'毗狸'。亦作'毗离'。 契丹语译音。即黄鼠。形似大家鼠,体棕黄色,眼大,较突出。群栖于干燥的草原地区,遍布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和西北。其毛皮可利用。
  • 17、豾狸:黄鼠。
  • 18、牛尾狸:狸之一种,肉味鲜美。
  • 19、猫狸: 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 20、火狸:兽名。
  • 21、风狸:像兔却比兔小,栖息在高树上,候风吹而移到其它树上吃果子。
  • 22、发屋求狸: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 23、佛狸: 见"佛狸"。
  • 24、海狸鼠:海狸鼠(学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狸鼠。
  • 25、以狸至鼠:狸:猫。饵:用东西去引诱。用猫来诱捕老鼠。比喻方法不对,不可能成功。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TJ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zhì),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2) 同本义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庄子·秋水》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豳风·七月》(3) 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又如:狸狌(野猫);狸制(狸兽毛皮制成的服饰);狸力(神兽名)(4) 黄鼠狼的别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