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畏的词语
- 26、忧畏:忧虑畏怯。
- 27、寅畏: 敬畏;恭敬戒惧。
- 28、夤畏:敬畏。
- 29、喑畏:长惧不敢出言。
- 30、抑畏:谦抑敬畏。
- 31、严畏:犹敬畏。
- 32、羞畏: 1.犹羞怯。
- 33、险畏:险阻可畏。
- 34、夏日可畏:比喻严峻的人难以亲近。
- 35、无私无畏: 无私无畏wúsī-wúwèi (1)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的 例 以无私无畏青年的勇气蔑视强大的敌人 英 be selfless and fearless
- 36、无畏: 无畏wúwèi (1) 无所畏惧 例 英勇无畏 英 undauntedness;fearless
- 37、闻而生畏: 1.听见就怕。
- 38、望而生畏: 望而生畏wàng’érshēngwèi (1) 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 英 be terrified (awed) at the sight
- 39、三畏: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40、人言可畏: 人言可畏rényán-kěwèi (1) 言:言语。通常指流言蜚语。流言蜚语会伤害人,因此是可怕的 例 大年顷以轻去上左右,人言可畏,赖上始终保全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 英 gossip is a fearful thing
- 41、曲畏: 见“曲隈 ”。
- 42、疑畏: 1.猜疑畏惧。 2.指迟疑畏缩。
- 43、罗畏: 1.杂沓。
- 44、拘畏: 1.拘束畏惧。 2.谓使人感到拘束畏惧。
- 45、大無畏: 大无畏dàwúwèi (1) 无所畏惧 例 大无畏的演说 英 dauntless;utterly fearless
- 46、惮畏:畏惧。
- 47、重畏:深畏,十分害怕。
- 48、屏畏: 1.犹惊畏。
- 49、不畏严寒:不怕严寒的天气,表现一种坚毅的气质。
- 50、不畏风浪:不畏惧困难挑战。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9
- 繁体畏
- 五笔LGEU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畏,惧也。——《广雅·释诂二》畏,恐也。——《广雅·释诂四》不畏不怒。——《列子·黄帝》天明畏。——《书·皋陶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畏其唇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4) 敬;敬服心畏相公。——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6) 吓唬 。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7) 担心畏有家人来洒扫。——唐· 王建《寒食行》(8) 避开客子常畏人。——三国 魏· 曹丕《杂诗》(9) 憎恶;怨恨畏,恶也。——《广雅》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10) 忌妒 。如:畏后生(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名词(1) 通“隈”。弯曲处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2) 罪畏,罪也。——《广雅》形容词险恶的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