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畏的词语
- 151、畏缩逡巡:指传说中能顷刻酿成酒的仙术。
- 152、逡巡畏缩: 《黄金策·出行》 逡巡畏缩,拼音qūn xún wèi suō,出处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
- 153、畏却: 1.谓怕被驳回。
- 154、畏钦: 1.尊敬钦佩。
- 155、畏怯: 畏怯wèiqiè (1) 胆小怯懦 例 临时先畏怯,怎么能做得好? 英 timorous;cowardly;chickenhearted
- 156、怯畏:胆怯,害怕。
- 157、牵畏:犹顾忌。
- 158、畏罪潜逃: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郑振铎《猫》 畏罪潜逃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 159、谦畏:谦逊敬慎。
- 160、畏强欺弱: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1回:“你自己想想,这等畏强欺弱的勾当,便给你报了仇,泄了恨,又有什么体面呢?” 【名称】畏强欺弱【拼音】wèi qiáng qī ruò【解释】害怕强大的,欺负弱小的【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1回:“你自己想想,这等畏强欺弱的勾当,便给你报了仇,泄了恨,又有什么体面呢?”【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161、畏懦: 1.亦作"畏偄"。亦作"畏愞"。 2.胆怯软弱。
- 162、畏愞: 1.见"畏懦"。
- 163、狰狞可畏:狰狞:状貌凶恶。状貌凶恶,让人畏惧
- 164、畏匿:畏怯回避。
- 165、畏慕: 1.畏惧和羡慕。 2.指尊敬仰慕。
- 166、畏天悯人: 1.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
- 167、愍不畏死:强盗恶霸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 168、畏强凌弱: 宋·苏辙《再乞罪吕惠卿状》 【名称】畏强凌弱【拼音】wèi qiáng líng ruò【解释】形容欺软怕硬。【出处】宋·苏辙《再乞罪吕惠卿状》:“今中外士大夫见惠卿独得不诛,皆谓言事之官有畏强凌弱之心,执政大臣有吐刚茹柔之意。”【事例】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惧刀避剑之人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 169、懔畏: 1.畏惧。
- 170、畏凛: 1.畏惧。
- 171、凛然生畏: “凛然”是颤栗的样子。指因为某人很英武很严肃而让你产生一种不敢亲近的有点畏惧的感觉。
- 172、凛畏:敬畏;畏惧。
- 173、廉畏:清廉谨慎。
- 174、畏栗: 1.畏惧战栗。
- 175、畏垒: 1.山名。 2.借指乡野。 3.形容宏大。
- 拼音wèi
- 注音ㄨㄟˋ
- 笔划9
- 繁体畏
- 五笔LGEU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畏,惧也。——《广雅·释诂二》畏,恐也。——《广雅·释诂四》不畏不怒。——《列子·黄帝》天明畏。——《书·皋陶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畏其唇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4) 敬;敬服心畏相公。——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6) 吓唬 。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7) 担心畏有家人来洒扫。——唐· 王建《寒食行》(8) 避开客子常畏人。——三国 魏· 曹丕《杂诗》(9) 憎恶;怨恨畏,恶也。——《广雅》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10) 忌妒 。如:畏后生(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名词(1) 通“隈”。弯曲处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2) 罪畏,罪也。——《广雅》形容词险恶的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查看更多]
W开头的拼音